前两天,听了树博老师的一节分享课《语言的价值》,在听课的过程中,我的思绪一直跟着她的思路走,完全被带进了课程里。可能当时我的状态正好是聆听她课程的最对的状态,她的内容,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仿佛我曾经某一时刻也有过这样的思考而未得其果,而她正好以精准的语言给我做出了回答,使之形成了一个明确的观点,让我得以解惑。这一节课的内容让我获益良多,醍醐灌顶。
首先,我收获了“语言舒适圈”这个概念。所谓语言舒适圈就是语言天然不需要任何技巧就有效的范围。为什么我们对一些人说话有效果,对另一些人说话没有效果?有效果是因为这些人在我们的语言舒适圈范围内,我们的身份,地位,标签,决定了我们说的话对这一范围内的人产生效果。比如,在学校里,我对学生说的话是有效的,因为我有老师这个身份。没有效果,是因为另一些人并不在我们的语言舒适圈范围内,我们的身份地位标签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也没有任何必要来听从我们的话。比如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人知道我们的身份,标签,即使知道了也跟他们没关系,因而我们的话很难对他们产生效果。当我们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呆久了,混熟了,我们的语言又能对这一环境里的人产生效果,这就是突破了语言舒适圈。树博老师认为人的成长就是一次一次突破语言舒适圈的过程。我也挺认同的。
其次,如何突破语言舒适圈,让我们得到成长呢,树博老师分享了一个技巧,即“清零”。所谓清零,就是忘掉我们的身份地位标签,让我们处在有且只有语言的状态下,去思考如何让我们的语言发挥作用。这样的内容是我第一次听到,可以说刷新了我的认知。当下的我,处在的环境让我不断强化身份背景和社会关系对人产生的影响,身处体制内,没有背景关系,我觉得是很难发展的,也为自己感到自卑。而树博老师却分享了一个“清零”的技巧,可谓是拯救我认知的一场及时雨,让我拍案叫绝。树博老师说,忘掉自己的身份,让我们处在有且只有语言的状态下,去发挥语言的作用,这需要我们去培养演说的意识。我相当认可。
最后,这个培养演说的意识,解答了我过往的一个困惑。记得去年暑假加入坚持星球天使班践行了60天后,我有一个困惑,当时我请教了我们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宽宽老师。我在微信里问宽宽班主任:“我觉得平时我不太会说话,所以学习演讲,我在线上践行了60天,每天晨读晨讲,小伙伴们都夸我声音好,表达流畅,可是回到线下的现实生活中,我觉得我的沟通能力还是没见提高。问题出在哪呢?”当时班主任也没能给我满意的回答,她分享樊登读书app里,樊登老师解读的《即兴演讲》的音频内容给我。今年5月份我又和点评团的伙伴们共读了《即兴演讲》这本书,我发现书里都是介绍即兴场景下的一些演讲的技巧,学了这些技巧后,我也还是原来的我,生活中也很少去运用甚至都不记得自己学过这些技巧。而这一次,听了树博老师的分享,我恍然大悟了,我缺的是演说的意识,没有这个意识,再多的技巧都没有用。
培养演说意识,不管是否在语言舒适圈范围内,都要做到忘掉自己的身份标签,在有且只有语言的状态下,让语言发挥作用,让语言的价值成就我们自身的价值。以上就是我在树博老师这节课里得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