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光华路SOHO的3Q报告厅参加新浪新闻召集的一场沙龙活动,收获颇丰。每次回到新闻界,都倍感亲切,无论是会议流程还是交流方式。
开始两位的“抛砖引玉”,因为跟我工作范畴有些远没太多感觉。随后人民日报和某视频传播机构负责人的分享,让我眼界大开,尤其是对我这一年来比较困惑的问题给予了解答。一直以来,对新媒体里的“引”而不“导”以及拿LOW当年轻的各种迎合不太接受,两位给予了认知上的批判和指导,让我有了新的思路。传统媒体到底该如何做好新媒体,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引,顿时豁然开朗。果然,在哪跌跤还得在哪爬起啊。
其中还有一位老师分享的也很好,然而问答环节的回答似是而非,最终很“诚实”地告知在本主题方面没有太多的研究和创新方向,这让我想到前段时间我家COO做的一件让我匪夷所思的事。一个行业大会,上海主场,北上广三地直播,卖力争取到个免费做主题演讲的机会,老早给备好了PPT。可是现场反馈回来的是上台就说了三句话就结束了,现场都惊呆了。可惜了那么好的展示我平台的机会……后来跳槽的某同事反馈,外界评价是当天都是大咖,老总的“怯场”是因为现场临时变换的主题非自己所擅长,讲了也是“门外汉”,于是选择不讲。我当场表示服气,那主题真不是我COO的专长。在专业领域游走,有短板就是硬伤啊。
上周末跟某组织去葫芦岛,有一个班安排有半天的答辩,请到北医三院一位博士导师做评委,耐心地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和发展上的引导。晚上的娱乐活动,年近五十的该老师唱歌跳舞双升样样拿得出手,而且低调又配合。这么有趣有力量的长者,怎么能不受人尊敬呢?
很多时候,不比不知道自己的认知有多狭隘;很多时候,走出去长见识才能更好地沉下心来投入工作。实力见证一切,我们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