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环境很容易让我产生一种安全感,写下自己内心的文字很容易让我产生一种踏实感。我喜欢现在的状态,我希望这种状态能够持续的时间长一点。于是,我便没有让自己离开办公室。现在的办公室,由于室内灯光太亮,已经看不到窗外的天空。已经秋天了,天气却没有变得很冷,只是早上和晚上有那么一丝凉爽的风。然而,当我们把落地窗关上之后,屋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室内外的温差还是蛮大的,温热的空气也会因为我们的呼吸而变得污浊,这真不是一个好的体验。
我的文字里,似乎总有那么一丝悲哀在里面。我突然想到,在很多年前,也有人说过我的文字,看了之后可以让人感觉到安静,安静里掺杂着一丝悲壮的气息。其实,我很想说,我的文字往往是用生命写出来的,因为我从来不是为了写而写。我想,这或许是上天赐予我的天赋,我挺后悔自己并没有好好珍惜。再过两年,我就要到而立之年了,甚至用不了两年,这简直就是一个噩耗,似乎,这也只是一个开始。
人生在世,前二十几年靠的是父母,受影响最多的是父母和学校教育。离开校门后,大约有五六年的时间用来适应社会,将自己多年的思维打破,再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再用两三年的时间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并且拥有相应的能力,即便没有达到十分,也能达到八分。八分,听上去很多,事实上,行百里者半九十。人这一生,总该有所坚持。然而我呢,似乎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特别的坚持,我只是想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而已。
怎样才算是过得好呢?这个问题似乎一直没有答案,但我并没有让自己停下继续寻找答案的脚步。我想,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一直在追问一个自己给不了答案的问题,并且终将继续追问下去。我并不悲哀,因为我会一直追问下去,我同时相信我的追问一定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答案,我给自己的答案。现在的我,能够安静地码字,能够随心所欲地写文案,有爸妈关心着,也有人爱护着,自己对自己也慢慢好了起来,至少在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过得好的。
我的精力是有限的,极度的悲哀和喜悦都很消耗精力,我想充分利用自己的精力,基本上也就不会有极度的悲哀或者喜悦。当然了,我心情好的时候,自然会开心。我心情不好的时候,自然就会难过,这些情绪的出现一般是不受控的,我静静地看着这些情绪,让它们肆意漫流,我看到无数个我在情绪的海洋里漂流,倒映在海洋里的天空上,也有无数个我在静静地看着漂流着的我,这是生命的奇妙之处吧,因为每一个都是真实的我。
真实的我是什么样的?开心时大笑,难过时大哭?说风就是雨,望五即为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在现实世界中故作深沉?多愁善感,悲天悯人?耿直豪爽,果敢勇毅?多才多艺,能说会道?才华横溢,为人低调?一身傲骨,重度自恋?性格刚硬,职场情商堪忧?单纯可爱,没有心机?心思细腻,多愁善感?活泼好动,沉稳有余?情绪都写在脸上,心里藏不住事?只要手碰到键盘,就基本停不下来?以文字为载体,以未来为导向,以自我为中心,修身养性?不屑于搞官僚主义,只愿意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努力去追求?很有自己的想法,内心世界很丰富?
真实的我究竟是什么样的,我自己都说不清楚,或许别人眼中的我更真实,然而,别人是不会看到真实的我,我只是在让自己好好地过好自己,别无他求。当我在跟我自己说别无他求的时候,我就已经有所求了,并且对自己的人生有那么一丁点的埋怨。有时候,我会狂喜。有时候,我会狂躁。我的极端的情绪总是在某个时刻出现,挡也挡不住,这要怎么办呢?
我认真地想了下,身边的人并没有能够理解我的情绪的存在,我为什么总是要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呢?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情绪呢?即便有情绪,也请留给真正懂得自己的人,而不是给那些根本不懂的存在。人的情绪,得多贵啊!情绪的存在是很消耗能量的,为什么总要消耗自己的能量给别人增加笑料呢?
我喜欢情感充沛的歌曲,我也喜欢英姿飒爽的刀马旦,因为我能感受到其中流淌着的情绪,有悲伤也有快乐,有豪情也有直爽,每一种情绪的存在都让我印象深远。我喜欢古典著作,我喜欢《道德经》和《周易》,这里有着古老的智慧,传承了几千年,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我一度以为我喜欢的与别人相同,我一度因为我与他人的不同的喜好而感到自卑,事实上,成就我的恰恰是差异,而不是相同点。每个人的脑回路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说相似度,那么越是平庸的人脑回路的相似度就越高。我并不是说我有多么与众不同,只是我所处的环境让我自己认为我与众不同,罢了。事实上,在别人眼里,我并没有任何的不同之处,我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很有可能,我还是个很悲哀的普通人。
突然想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正在跟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正在跟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这个故事周而复始地讲了一千七百年,听过的人都能倒背如流了,可是很少有人记得这座庙的门口挂着一幅对联,也过了一千七百年。这幅对联就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大家都只会记得自己愿意记得的,而不是讲故事的人想让大家记得的。也就是说,大家只会关注自身,对于外界丝毫不关心。而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当下即是最好,开心最重要。
2019年9月19日19:37:36
本篇收获:
关于自我的思考,让我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清晰,更有一种无边无际的广袤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