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英国媒体统计,
全球人民最爱用的表情符,
竟是那个脸上挂两滴泪的“笑到哭”。
在Emoji(来自日本的流行表情符号)中,
它占了总使用数的20%。
其实,
这个万金油般的“笑到哭”
有着不平凡的身世。
早在去年,
“笑到哭”表情逆袭千言万语,
成功当选《牛津词典》2015年年度词汇。
同年五月,
英国伦敦街头三位年轻人
头戴Emoji表情,
大摇大摆穿梭于街头巷尾之中,
活生生玩了一场行为艺术。
不知不觉,
各式各样、或简或繁的表情,
早已占领了我们的社交生活圈,
填满了我们所有的聊天间隙。
曾有人想“搞个大新闻”,
为Emoji做了这样的分析:
基于风土民情不同,
不同地方的人有自己钟爱的独特表情。
比如北欧人民喜欢“圣诞老人”,
浪漫的法国人却钟情于“心碎”,
夏威夷人民则是“棕榈树”、“日落”、
“夕阳”的狂热爱好者。
城君曾见过的最奇葩Emoji,
要算卡戴珊家族做的“Kimoji”
(日语词汇,意思请自行百度)。
不同于寻常经典萌贱的小黄脸,
这组Kimoji魔性无比,还自带槽点。
其中一个臀部托杯的动作,
就来自她曾为《paper》杂志
拍摄的一期季刊封面。
更魔性的是,
此款售价1.99美元的表情
一上架就火爆无比,
甚至导致App Store的全线瘫痪。
除了承认他们太会炒作,
我只能说,
全世界人民都太需要表情包了。
关于表情包,
最令人震惊和值得期待的消息
还当数:
Emoji们明年就要被拍成电影,
出现在大银幕!
其实,
索尼动画去年就放话,
已花七位数高价买下了Emoji的版权,
将在2017年上映大电影。
究竟这些小黄脸们有什么魔力,
让这么多人踏上追逐它的路,
接二连三被它“有毒”的神经感染?
这些表情究竟为何这么火?
首先,它实用。
某网友就盛赞它的简单粗暴:
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真实的情绪怎么办?
发表情呗!
想攻击对方,但又怕撕破脸怎么办?
发表情呗!
没错,
试想老板在公司微信群里
发了个几年前就讲烂了的笑话,
群里气氛尴尬得有些凝重……
这时有个聪明的Ta,
悠悠弹出一连三个微笑表情,
这谜一样的尴尬
是否就被温柔的化解了呢?
再想,
如果真碰见一个让你恨得牙痒痒,
却又不想赤裸撕逼的小贱人,
这时候那些
暗里放箭、笑里藏刀的表情就派上了用场。
它们就像包着糖衣的子弹,
看似笑嘻嘻,
实则又有足够杀伤力。
除此以外,
那些或丑或美、或萌或贱的表情,
还蕴藏着更厉害的功能:
在我们无法仅用文字传递情感时,
表情,作为一种自带“体温”的小图片,
能帮助我们更生动和准确的传递信息。
我们,
或许真的很需要“表情”这东西。
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说过,
“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
人类离不开表情。
甚至可以说,
所有的人都在分享着
一个重叠的表情语言。”
甚至有生物学家说过,
我们从类人猿进化成人,
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有效交流的需要:
不仅面部光滑多了,
面部骨骼结构和肌肉也更灵活复杂,
更适于做出丰富的表情。
当我们的表情越来越丰富,
当表达途径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当每一个聊天框
都时不时闪现各种表情时,
又有人站出来说,
这些表情空洞而贫乏,
它们就如川剧变脸,
是一个个假面。
更有人放话:
表情包的泛滥,
是我们无话可说的未来!
不过城君却觉得,
这些活跃在我们对话框里的表情们,
有时候确实无用,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但却又真切有存在的必要。
“它是一种示好,
也是一种示弱,”
他是聊天里的润滑剂,
它是聊天里的润滑剂,
也是现代人心中不约而同的默契。
在网络语境下,
表情符号拥有丰富的寓意,
能让呆滞的语言变得活泼起来。
而透过这些灵动的表情符号,
我们仿佛也能看见
背后那个灵动而丰富的生命。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