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原封不动地列出打动自己的知识点,并表明出处)
敏锐地观察的方式是利用你全部的五种感官来阻止你的头脑漫无目的地游荡。人们的观察往往是不敏锐的,因为他们太关注自身——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感觉了。(源自《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 pdf p424)
(二)我原来是怎样想的?(调出自己对此知识的已有认识)
敏锐地观察即是能做到第一时间通过感官找到更为重要的、能为己所用的信息。
(三)我原来的想法怎么样?(对比上一问答案和知识点,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以往的观点只关注到了敏锐观察的做法,没能深入看到敏锐地观察的目的;
只看到了敏锐观察时在做什么,没看到不敏锐时在做什么;
没有想到大部分状况下的观察是不敏锐的。
(四)我应该怎样想才对?(反思自己,更新认识,解释现象,关联其他)
注意力是有限的,频繁转换注意力会使其大量消耗;
敏锐地观察是为了使自己的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避免走神;
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观察一定是不敏锐的,观察不敏锐时,往往是在关注自身而忽略了周围的事;
回想上课时意识到自己走神的状况,自己往往是通过课堂上收获的知识出发,由自身的理解开始向外发散,观察便渐渐不敏锐,只关注于自我的思维,在想不通或是拥有答案后便回过神来,却也无从得知走神时遗漏的内容能否解决自身的疑惑。
(五)我怎样才能用上它?(优化决策)
将自己的思考和感觉留到进行敏锐地观察之后:上课产生的疑问尽量做到不要立刻发散,而是留到课后,在课上做到敏锐地观察,以更大面积接触周围环境,获得更多。
从尊重的角度出发,做到敏锐地观察:想着尊重他人的体力脑力劳动成果,认真聆听,敏锐地观察谈话、会议、课堂、讲座等场合能获得的信息,迫使自己做到观察周围而非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