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开”是怎么一回事?
这么形而上的话题,只有尝试自己解答了。
想不开,其实是对某件事物存有强烈的个人看法,即管他谁谁谁,都没有理由让自己难过。
随着时间推移,就会明白,难过是自己的事,更多人根本不想知道你是谁谁谁。
所有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貌似有一条没有变,即它们从来没有经过你的同意而存在——甚至包括你来到世界上这件事。
在自认为可控的事物上,它们也是依照自身的特性存在着,不因你的意志而转移。
比如一本书、一部手机、一个团队,貌似你拥有它们、可以控制他们,其实那只是它们存在的特性。没有你,那仍然是一本书、一部手机、一个团队。即使是知识也是如此,你知晓了这个知识,是你对知识本身有感知,但是它并不会因为你丧失自身的特性。
经历的增加,表示的是对事物通融能力的增加——你可以感知这个世界的存在,但绝谈不上拥有。
有人喜欢说创造和发明,不如说是发现。世间万物一直在那,是你没觉察,没把它展现而已。
想的开,是大脑对“自己创造不了什么,却能发现什么”的进阶解读。
想得开的最高境界,是和一切已知和未知的事物在一起,区别是“想不想发现”和“能不能发现”。
想得开不意味着不作为,恰恰可能是更开放的,更能看清事物面目,更智慧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