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后会无期》
很多人只做一件事,坚持了三个月就开始有所成果,比如健身;有的人坚持了一年,得到了工作邀约,比如职业旅行者,也有人坚持了一生,比如村上春树。
写点什么东西的念头一直在脑袋中反反复复,也有那么一段时间做了公众号,学习了漂亮的排版,最终还是因为那些现在根本就不记得的原因停止更新;也和自己约定每天抽个半小时写日记或者近期的感受。日记本倒是有了开头的那几页…这样的例子相信每个人都能举出若干个,而正是那些坚持下来的人和我们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拜读过“下班后”品牌创始人赵星的书,作为4A广告公司的员工,利用下班时间坚持写作,经营好工作之外的时间,她出了三本书,有大批的读者,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用自身在影响着想要进步的群体。每每当时,都是热血满满,我也要像她一样,然后呢?然后会有一大堆自认为我确实很忙的借口,就这样安然的一年又一年。感觉好像过的还不赖,有不错的收入,有靠谱的朋友,定期旅行,也能享受生活。在有一天,因为某件事的不顺利,突如其来的挫败感连带那些安放在角落从未执行的“想法”,都连本带利的将你吞噬。其实,它一直在那里,从未消失,只是太过丰富的世界把那些曾经的“想法”变得不那么重要。你也一直记得不是吗?只有在最失意的时候它才会有被想起,好像一个能看得到希望的出口。
去年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一个同行并成为朋友,最近才知道他一直在经营一个公众号并且有10多万的粉丝,在自媒体圈子也算一个小网红,他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没有炒作,不跟风热点,只靠着自己的一点小才华,坚持原创每天写点东西。我问他,怎么每天会有这么多内容可写,还句句直击人心?时间怎么够用?他说,有内容可写是经过深入的思考,素材源于生活,每个人或者某些小事情可能就能成为话题,要多写。当然平时的阅读量也很重要,阅读量上去了,思考的维度和深度也不一样了,自然文思泉涌,所以也花不了太多时间。
或许正是因为这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例子,没有那些励志偶像那么遥不可及,“想法”也就愈加激烈,为什么不能坚持一下试一试呢?我们大部分人都把自己置于一个相对“舒服”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的知识面、技能都“够用”。但没有思维的广度、没有更加细节的思考,所以也很难再有突破。
他们曾经都不知道未来会成为什么样,走过一步步,坚持一天天,收获就这样不期而遇了。没有刻意追求一个看得到实质的成果,只需要一个内心的满足。在那些最难的时候仍然有事可做,有话能说,有一股力量与自己对话。
就从每天写点东西开始,坚持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在那些看似孤独的时光里和自己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