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求爱者,可能会愿意交往下去,也可能不愿意。即使不喜欢,还是有些人不忍心拒绝,因为内心太善良,不愿意拂了别人的好意。爱一个人毕竟没有错吧,对于那些封闭的心灵来说,虽从不主动示好,却渴望获得周围人的善意。
如果真的不喜欢,要学会拒绝;交往过程中感到不合适,也要接受分手的结局。不过还是要感谢逝去的爱,感谢那段感情中给予的美好,也可能是惨痛的教训,无论怎样,都是成长过程中的珍宝。
拒绝和分手也需要学习,既要表达明确的意思,又要顾及对方的感受,给人台阶和面子。听到太多因拒绝求爱、或者分手而激怒对方,甚至引发暴力的故事,这当然是与人品有关,可是也提醒了我们,拒绝求爱和分手也是一门学问。不同的表达方式,也许会有不同的结果。
别人都是如何拒绝求爱者的呢?那个曾经写过《简爱》的夏洛特·勃朗特,在23岁生日前不久,曾经收到一位牧师的求爱信。这位牧师名叫亨利·纳西,是她闺蜜艾伦的兄弟。长得一表人才、品行端正,是一位好人家的好男子。可惜夏洛特的内心却充满了离经叛道的想法,根本不愿意踏入传统婚姻之道,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她的回信中,是这样写的:
“在回复你的来信之前,我本应该花很长时间考虑信中的主题,但是,从接到和阅览了这封信的第一刻起,我就已经决定好了怎么做,在我看来,拖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个人一点都不讨厌与你结合——可我却坚信,我的性格不适合给你这样的男人带来幸福。”
在这封拒绝信中,她一方面表达了坚定而清楚的意思——“本应该花很长时间考虑”,却在接到信的第一刻起,就明确了自己的态度,没必要拖延下去——这些话里透露出毫不犹豫和清楚的拒绝。另一方面,在说明原因时,她没有否定对方,将原因归结为“我的性格不适合给你这样的男人带来幸福。”
有人说,这是给对方面子的委婉说法,但我却认为,这是夏洛特内心的真实想法。她本就讨厌做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一定不会接受像亨利这样的传统男人的追求:这不是亨利的错,也不是夏洛特的错,是那个时代里女性的崛起,注定她要经手感情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