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绝望锻炼了我》,感叹于朴槿惠的一生,四个字概括:大起大落。朴槿惠描述了从她的少女时代到担任韩国总统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口口声声为民务实清廉的朴槿惠,最终却因收贿、滥权、干政、胁迫、泄密等多项罪行而锒铛入狱,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弹劾的总统,这颠覆了我的三观。
为什么口口声声说要把一生奉献给国家的人,没病倒在工作中,却折在了最令人痛恨的腐败和滥权上?你的父亲是执政十八年两袖清风的大总统,你的母亲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深受国民爱戴的第一夫人,他们双双因遇刺而终,临死前连遗言都没能留下,而你,作为曾经的韩国第一夫人,非旦没能及时尽孝,还违背了他们的意志,辱没了门楣,真是罪过。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道德信誉模型,就是关于自己的的行为是不是道德这件事,人的心里其实存在一个心理账户,这个心理账户就像银行账户一样,自己做出遵守道德的行为,就相当于在这个账户里存款,违背道德,就相当于花掉存款,只要账户里的余额是正的,就能维持自己是一个好人的感觉。
如果账户余额非常多,那么偶尔花掉一点存款,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假如你是一个两柚清风的好官,做了一辈子为国为民的好事,有一天,你眼前忽然有了一个几乎没有代价的贪腐机会,你会怎么做呢?你很可能会在心里盘算:我都做了一辈子好事了,偶尔拿一点好处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跟我做过的那么多好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只要我们从过去的良好行为中, 累积的道德信誉足以抵消或平衡将来的不道徳行为所带来的道德债务,不道德的行为就会被自己许可。
有一项研究发现,开油电混合型环保汽车的人比开传统汽车的人,更容易违反交通规则,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开油电混合型环保汽车的人觉得自己在环保方面做了十分道德的事,相当于在心理账户里存了一大笔钱,所以也就不吝啬于闯几个红灯来花掉几个钱了。在洪金宝的《鬼打鬼》里,一个道士收了黑钱替坏人施法杀人灭口,在接手这桩昧良心的生意时,道士是这么自我开导的:我救了那么多的人,杀他一个也不过分,多么正能量的理由。
反观朴槿惠,她虽出生于总统之家,父亲是韩国总统,母亲出身于财阀,但朴槿惠从小接受的教育却是慎独,慎微,要节俭,要克制,不能有一点特权意识,家里有轿车,母亲不让坐,自己需要做公交车去上学,不许穿漂亮的衣服鞋子,不许吃精美的食物,连吃肉都是一种奢侈,家里有冷气不让用,连用风扇都需要征得允许,朴槿惠坦言,在别人眼中,她是国民公主,可实际上,只有她自己清楚,自己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于朴槿惠而言,从她的童年开始,欲望就被压抑了,而于她最敬爱的母亲而言,她唯一做到的,就是大学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追悔莫及,是朴槿惠一辈子的痛。
父亲被刺杀后,朴槿惠不得不卸下第一夫人的担子,此时的朴槿惠已经是无父无母的人了,她必须扛起一家之主的担子,照顾好弟弟妹妹,更为严峻的,是来自于政治的腥风血雨,父亲遇刺后,树倒猢狲散,在新势力崛起的同时,却把所有脏水都喷在了已故的父亲身上,整个家族迅速成为众矢之的,父亲死后的5年时间里,都不敢公开祭拜父亲,而朴槿惠用了整整20年,来消化这段恩怨。
20年后,面对风雨飘摇的韩国,朴槿惠决定出山,面对重重困难,朴槿惠步步为营。毫无疑问,朴槿惠是一个聪明的领导者,面对政党的腐败,她在竞选为党代表后,面对腐败的政党和人民的怨怼,在上任第一天,就卸下了办公楼的牌子,向人民跪拜谢罪,为了征得人民的原谅,在露天搭设帐篷,在帐篷里办公。为了征得更多的选票,朴槿惠每天行走10万多步,双手长时间是肿的,脚后跟是流血的,睡眠每天不足5小时。
朴槿惠这一生付出太多,在她的道德模型中,账户余额是极其多的,她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而于她而言,在登到权力巅峰时,面对种种诱惑,可能觉得这一生为国家付出太多,大半辈子都在自律中度过,补偿补偿自己的物欲也无可厚非,可人一旦腐败,便无法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