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百战不怠的秘诀是什么?
他把这个秘诀都应用在了哪些方面?
这个秘诀对我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来回答以上这个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过去三个月(指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九月全国规模内战爆发以来的三个月)歼敌二十五个旅时所采用的唯一正确的作战方法。我们集中的兵力必须六倍、五倍、四倍、至少三倍于敌,方能有效地歼敌。不论在战役上,战术上,都须如此。不论是高级指挥员,或中下级干部,都须学会此种作战方法。
所以,我们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核心作战方法。他不仅是这么要求的,更是这么大胆实践的。
1、在学习方面。
毛泽东把第一师范的20门学科比作一个“杂货摊”。繁杂的课程,与他追求革命真理的目的发生了冲突。因此毛泽东自己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哲学、史地、文学等社会科学的研读上,对于其他的课程,不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他非常注重自修,当抓住一个中心问题时,即专门研究它,一切别的乱杂功课就都不管了。他喜欢社会科学,根本不理其他不切实用的功课。他那时的主意是:只要一两门功课考取100分,其余纵是得零分,但平均能得60分,可以及格就得了。
有一个时期毛泽东专门研究中国历史,把所有关于中国历史的书,无论新的旧的都找了来,于是连续不断、一本一本地研究。在教室里上那些毫无意义的功课的时候,不管讲台上教员在讲什么,他总是看他自己带来的书。为了“顾全大局”和教员的面子,他把讲的教科书摆在上面,下面盖着他自己要读的书。
2、在作战方面。
比如苏中战役,堪称是粟裕按照这一作战方针打的“神仙仗”。
粟裕手下当时只有十五个团,围住敌人五个团,兵力三比一,一般人是要强打的,可是在敌人堆里讲究的是个快字,三打一远不如五打一快,粟裕打得很巧,这时候粟裕以五个团看住敌人三个团,以十个团围歼敌人两个团后,再以全部十五个团消灭敌人另外三个团,每一次都是五比一的绝对优势胜的,十五个团灭敌五个团,本来是三比一,却叫粟裕用成了五比一,这就叫本事,粟裕最大的能耐是一兵多用。
毛泽东高度评价粟裕的经验,将粟裕的战果向全军通报。
那么,这个秘诀对我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1、在时间管理方面。
华杉(华与华营销咨询公司董事长)说:“时间一定要大块地使用”。这可以保证你在一件事情上,注意力足够集中。那就一定比那些分散使用时间的人琢磨得更深更透。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总不够用?因为我们把太多时间放到了和别人世界有关,却和自己的世界没啥关系的事情上。
《道德经》讲:少则得,多则惑。《孙子兵法》讲:我专而敌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时间管理,而应思考到底应该如何抓住阶段性的主要矛盾,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越少被外界干扰与引诱,我们的人生与事业才会越发精彩。
2、在企业经营方面。
《华为基本法》规定:“在成功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用任正非喜欢的一个军事术语来说,就是“饱和攻击”。
华为有所谓的“主航道”“主战场”理念。一定要把战略力量集中到主航道、主战场上。不要走着走着就偏离了你的主航道。
所以,企业竞争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不要轻易分散你的资源。不要把时间和资源浪费在那些疲软的产品和虚弱的发展上,要果断地把大部分的资源都集中于巩固和强化可以取得长远优势的方向上。在一个清晰的方向上持续不断地投入和累积,反而可以让你获得战略的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