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来书法工作室,建起有两年了,因为是建在书店库房的楼上,一直就没有想过要怎么装修,也没闲钱来装修。所以从开始走的就是“适用”的路子,按我们地方话说,就是“吃点打点”,需要用什么就购置什么,并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只要能写字就行!
自从看了我们段班长的豪华工作室后,羡慕嫉妒之余,又有了一点新的想法,当然不是和他那个对比,因为自己没有几十万用于这一块,而是要健全工作室的功能,布置出自己的个性和元素,达到“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效果。
首先是名称的确定,工作室是现阶段才有的新鲜玩意,是新时代的产物,干哪一行的都可以设工作室。但搞书法、文学创作的工作室就少不了要有书斋(书房)的功能和相应的元素,名称也要有具体的内涵。
我的工作室名称是“翰林书院”,主旨是“承继翰林学风,弘扬传统文化”,想通过书院的引领,振兴地方文化。
因为我们这里曾经文运昌盛,有“一门七知县,隔河两道台”的传说,出过清朝嘉庆皇帝的老师、翰林院检讨邓再馨,世称“邓翰林”,他的坟墓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离我的书院直线距离不超500米。
当然,也不仅仅以此就要傍翰林,图个名人效应,这里有一段故事——2016年,翰林街道办事处成立伊始,翰林农贸市场也刚建成,并被当作六盘水市城市“三变”的典型,迎接全国各地的考察团考察参观。市委领导也多次到现场视察指导工作。
一次,某领导就指示,要翰林街道办事处打好“邓翰林”这张牌,用好这张名片。街道办就准备建造一个邓翰林陈列室,并且找到我,让我帮助策划,因为我曾被县委宣传部和文史办安排写过系统介绍邓翰林生平事迹的文章,策划布置他的陈列室,我是不二人选。
我个人也有意进行邓翰林研究,就欣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不幸的是,因为经费问题这个事情搁浅了。轰轰烈烈开了头,却要不了了之,我心有不甘,大事我做不了,我身为老师,又喜欢写作和书法,承继翰林学风,弘扬传统文化,我可以身体力行,尽一点绵薄之力。
公家的陈列室整不起来,我私人先开个“翰林书院”,带着有这方面爱好的娃娃学学书法,写写文章,总比整天喝酒打麻将强。说干就干,就在翰林农贸市场,我家书店租用的库房楼上配备了书桌和笔墨纸砚,以“翰林书院”为名设了一个读书写字的地方。
刚布置好,盘州市书法教师“春耕研修班”开班了,请来了著名书法家冯泽松老师,我得以参加培训,与冯老师结缘,就想请他题一个斋号,结合自己读书、教书、写书、家人卖书、租书、借书的实际,又暗合我们汉字造字和用字法的“六书”,便想用“六书斋”为书房之名。在请冯老师题写时,他给我改成了“六书精舍”,非常感谢老师的题写及改名。
后来注册简书时,我暗想,自己就是个“万精油”和“半瓶醋”,脚踏三只船,而无一精,既是市县作协会员,又是书协会员,还是诗联学会会员,可是没有哪个方面做好了,哪个方面都浅薄,都欠缺,而且有时候顾此失彼,就像一只漂浮不定的野鹤,于是就冒出了“三栖野鹤”这个简书昵称,还不错,甚为喜欢。由这个名字,我又延伸想到,书房用“三栖堂”做名字也蛮有意味。
这次扩装,增添了4.8乘4.2的大书案,新装了两块作品展示墙,特制了手工装裱台,打制了存放杂物的柜子……这些都不上档次,陋室还陋。
但是,我有了镇院之宝——又请冯老师题写了“翰林书院”和“三栖堂”,我已请专门的雕刻师用实木,用纯手工刻制成匾额。
这两块匾额——“翰林书院”,“三栖堂”,以及原来已装框的“六书精舍”,一定会让我的书院陋室不陋,而将因之聚满古朴雅致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