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孩子说这文章被选入六年级语文课本,牛。
这本书里一共包括了四个故事。
《天命》里的母亲霜点在做生死抉择的时候,选抱养,还是亲生的幼鹰做诱饵时,是痛苦,难以做选择题的,最后采取闭上眼睛,顺应天命抓一把,不看,直到把它扔下去才发现是亲生的弱小的红脚杆。
黑顶和红脚杆挤在一起,就像鹰和鸡站立一排。也许这就是胡乱摸索的天命难违的结果吧。
《再被狐狸骗一次》第一次是无知被骗,那后来的被骗就是良心发现,或者被公狐狸的父爱所感动,不由自主地选择被骗吧。为了一窝幼崽和母狐狸的安全,公狐狸想尽一切办法,最后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自残来引开人类的关注,让这些危险远离狼窝。
《斑羚飞渡》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被猎人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斑羚(又叫青羊)家族,为了生存,为了家族香火相传,在领头羊的指挥下,自动分成两对,一老一少,相互配合,老的自动放弃生存权。一老一少,同时起跳,少的在半空中踩上老的脊背,再次起跳,飞跃6米宽的悬崖,智慧地解决了斑羚只能跳4-5米的先天难题。这真是一部伟大的生命赞歌啊。动物世界的智慧,为大局着想,为集体长远发展考量的大无畏精神,牺牲个人,成就他人,成就一个族群,这种精神说起来是不是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的祖辈就是这样的,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啊。陌生的是,我们身边充斥着自私自利,充斥着个人主义,充斥着宣扬先自己后他人的利己主义。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无底线无道德地挖社会和国家的墙角。
《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头参与了抗日战争的令全村人都爱戴的大象,唯一从战场生存下来的大象~嘎羧suō。比其他大象战友们多活了26年,在生命最后关头,他要回了自己作战时用过的象鞍,跟村里人告别,去曾经的战场参观,最后来到“百象冢”,跟自己的战友们葬在一起。
偷偷跟着战象嘎羧来到象冢的人类也被感动了。照顾嘎羧的波农丁,旧社会是农奴,这个时候牙疼似的咧着嘴苦着脸说:“要是我们在这里捡象牙,只怕是盖了新竹楼竹楼要起火,买了牯gǔ子牛也会被老虎咬死的啊!”“对,是要遭报应的。除非我们枉披了一张人皮,我们不会在这里捡象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