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胡氏兄弟胡德和胡瑞在佛山所住的街区开了一家男装裁缝店。每当胡德有新客户对着店里的三开大镜子试衣服,他就会告诉对方,自己听力有些问题,并反复让客户说话时提高音量。
只要客户喜欢上了哪套衣服,问起价格,胡德就会大声叫他兄弟。胡瑞是一个裁缝,在店堂后面。“胡瑞,这套衣服要多少钱?”胡瑞抬头看看自己做的衣服;并大大地抬高真实价格;高喊着回答说:“那件漂亮的纯羊毛西服,要228元。”
胡德假装没听见,用手在耳边做个敞口杯子的形状,再问上一遍。胡瑞再次回答:"228元。”此时,胡德转过身,对客户说:“他说要118元;”“好多人都会急急忙忙地付了钱,抢在可怜的胡德发现自己“搞错了”之前,抓着西服狂奔出店,满心以为自己捡了天大的便宜呢?
价格对比原则及价格误报策略;让购买者不会因价格过高;进而讨价还价,还会让用户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并使用户更快的做出购买决策;从而促成交易的达成。接下来再一同细品服装店员的销售方法,希望你能从中学到更多的启发。
假设有人走进一家时尚男装店,说自己想买三件套的西服和一件毛衣。如果你是售货员,你该先给他看哪样东西,好让他花最多的钱呢?
服装店指点销售人员,要先给顾客看贵的东西。依照人们的常识;顺序应该反过来才对:要是人们买西服时就花了大把的钱,他恐怕不愿再多花钱买毛衣了。
但服装商们是心知肚明的。他们完全依着对比原理来设计销售策略:先卖西服,因为顾客接下来买毛衣的时候,哪怕它再贵,价格跟西服一比,也显得不怎么高了。要是这顾客还想给自己的新西装买些配件(衬衣、皮鞋和皮带)。先卖价高的西装,再出价低的毛衣,顾客会更容易接受。
有一个周末,我陪同房产销售员跟有意买房的主顾去看房子。销售员(就叫他金荣吧)负责指点我,帮我完成实习期。我很快注意到一件事,每当金荣带顾客去看他们想买的房子时,总是先给他们看几套不甚合意的房子。
我问他为什么,他笑了。这些房子是所谓“垫底货”,公司手里总会留着一两套破房子,还标上虚高的价格。这些房子并不打算卖给客户,只是给他们看看的,有了破烂房子作比较,公司手上真正要卖的房子就显得更加合适了。
不是所有销售员都采用“垫底”法,但金荣会用。他说,他带着顾客看了处破烂货,再给他们看真正想卖的地方,对方总会“眼睛一亮”。他喜欢看到他们的那种表情。“等他们先看了几处垃圾房,我给他们找的房子就显得当真妙不可言了。‘’
同样的道理;汽车经销商也会用对比原则,他们等到跟客户谈妥了一辆车的价格,再一一报上备选配件。十万元的生意马上就成交了,再多花个几千元升级CD播放器这样的小玩意儿,似乎太微不足道了。
车商随后建议给车窗贴膜、换用更好的轮胎,或是做些特别的车内装饰,道理也是一样的。
总之,诀窍在于,要单独地提出各个选项,这样每一项的小价目跟已经确定的大数目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买过车的人都可以作证,把这些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配件价格加起来一算,整车价格就像注水猪肉一般涨了上去。
顾客目瞪口呆,手里拿着签好的合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不容易才琢磨出是自己上了当,谁也怪罪不得;经销商却站在一边窃窃私笑,他们的组合拳功力又精进了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