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火的一塌糊涂的“共享经济”开启商品大乱斗的模式,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图书等等,炒作噱头五花八门,但是商业模式玩的基本上是一个套路,提供物品-押金解锁-分时计费,表面上是共享,咋一看这和租赁有啥区别呢?例如房屋租赁不就是这样么,有房出租-交押金-月缴房租,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共享和租赁如何区分呢?
共享经济这个词是今年大热的高频热词,从共享单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创业者都想在共享市场分一杯羹,然而目前市场的共享经济大多是租赁经济,共享单车本质上也是打着共享旗号的租赁经济,因为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其是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现在的”概念共享“并非真正的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C2C之间的资源共享,后者是B2C的商业租赁。共享经济走平台化,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共享的平台进行物品或者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租赁经济走租赁经营路线,通过收取押金和物品使用费来盈利,如果真要说相似,二手交易平台似乎与共享更能挨上边儿,闲置资源出售或共享也只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区别。
共享平台必须要链接个体双方,为双方提供撮合、交易服务。也就是说偌大的市场中一方是有闲置资源需要拿出去共享(有所有权)的,另一方是需要在一定时间获得资源使用权的,平台只能够通过中介费,服务费等其他的形式盈利,而现在的共享其实是由单一商家或企业主提供的租赁服务,通过流量入口出租资源使用权,从而获得押金收入和租赁费用。
共享经济为什么必须是用户对用户之间呢?因为用户个人共享的资源不带明显的商业目的,纯粹是多余的资源分享,当事人可以收费也可以不收费,但是商家和企业所谓的“共享”并不是有多余的资源分享,相反是创造资源出让其使用权给用户,这是典型的商业租赁行为。所以真正的共享经济平台本身是不提供物品和服务的,当然也不需要维护成本。
租赁经济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都是属于其自身的资产,不仅需要前期沉没成本,还包括物品租赁产生的运维费,运营成本等等,市场规模扩张的同时,边际成本控制难度也随之增加。很多企业最开始做共享经济都是往平台上去做的,包括共享单车,但是这么庞大的一个传统市场依靠用户自发共享单车显然是不可能的,也许做自营租赁更加符合当时现状。
发展到后期,共享玩家几乎是往自营方向上靠,毕竟要做共享平台,C端的供需双方规模必须要足够大,目前做共享平台最成功的代表,一个是Uber汽车共享,另一个是Airbnb房屋共享。汽车和房屋代表了人们的住行,盘活了大量的闲置的汽车,停车场和房屋住宿资源,而单车的出行规模显然和汽车不是一个量级,这也是共享单车走平台行不通的根本原因。
共享经济的核心是网络效应,依靠口碑营销,互联网和媒体病毒式传播发展起来很快,因为其本身是高频需求,像汽车出行,房屋出租这些基本上每天都在发生,那现在火热的共享雨伞,充电宝并不满足高频需求的痛点,而且共享价格和直接购买的价格相比并无太大优势,走共享平台难度非常高。
租赁经济的核心是规模效应,因此不需要高频需求的共享,只要有租赁需求的人群足够多,多到能够完全覆盖掉边际成本和运营费用的话,剩下的就是考虑何时能够盈利的问题了。那么租赁模式的共享经济为什么在中国火了呢?原因是在欧美国家的租赁业务已经是比较成熟的行业,中国对租赁的意识和概念还不清晰,换个法子变“共享”激发老百姓的好奇心。
不管是真共享也好,假共享也罢,共享与租赁本身都是资源的合理配置,租赁模式的共享经济也可以看做是共享经济的中国化,从发展初期的”住“和”行“逐渐延伸到家政服务、美容休闲、教育培训等行业,随着共享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各行各业都希望可以借着共享这股东风,分得一杯羹。
究其原因还是租赁式的共享门槛太低,不需要啥技术活,围绕共享想个新点子,嫁接到用于租赁的物品上就可以,只要有概念炒作,有故事铺垫,资本市场自然会为其买单。然而,像雨伞,充电宝这样的物品,单价很低,人们完全可以选择消费购买而不是交换共享,这些被创造出来的共享需求究竟能够走多远?
未来,究竟是衣食住行大平台代表的共享经济还是生活小物品代表的租赁经济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呢?亦或是两者在融合出新的商业模式,你怎么看?
作者:爱合伙【创业找合伙人的舞台】原创,阅读原文:http://aihehuo.com/blog/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