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与好友D聚餐、逛街。
我与好友D定下一个不成文规定,每月聚餐一次。工作中会遇到几个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话是如此说,散不散却还看双方的意愿。
每次相见,交换着最近生活的近况,虽然说给对方听,但更像是做自己生活的医生,娓娓道来生活中的一点一点,理性地解剖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月一次,这样的见面频率真的很高。让我想到了另一个城市的朋友N。
那时我们是大学时的好友,不知怎么就越走越亲近。
然而我身上有狼性,喜欢自由,按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校园中不断穿梭、独来独往,而那位好友则经常与其他同学吃饭、自习。
我们偶尔相见,虽然在同一个校园,但有时几个月才见面聊一次,但也并没有生疏,反而我们的友情比经常陪她吃饭自习的同学更要好。
看来感情不取决时间的广度,而是用心的深度。
我另一个高中时的好友L
高三时我抽风的课间去操场跑步,遇到了一同跑步的L,那时经常一起抽风,比如雪天躺在雪地里、看到大月亮我下自习后兴奋地找她去看月亮,真真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边看月亮边给她唱孙燕姿的《遇见》。最严重的一次抽风就是,校园内刚烧过的草坪(可能是为了草长的更好吧)我们沿着花坛边走着,我竟然一下子掉进了烧的乌漆麻黑的草地上,新穿的粉色运动服套装就这样沾了一身黑乎乎的草灰。
高中、大学、工作后,不同阶段我们身边陪伴着不同的朋友,然而老朋友也依然保持着有温度有质量的联系,而不是渐渐疏远。
交友本来不易,珍惜老朋友,善待新朋友。人生得二三知己足矣,朋友真不那么容易交。
希望你也能有那样几个真心相待的好友,月、人、酒,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