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中的反派人物
昨天去看了《银河补习班》,原谅我泪点太低,我全程泪目。纵使豆瓣分数很低,作为普通观众,我也一定给它打9分。与其说这部电影送给孩子,不如说这部作品送给父亲,在父亲节上映再适宜不过。邓超饰演的马飞爸爸,让我看到了家庭教育之光。想想,有多少家庭是母亲丧偶式带娃的呢?有多少男孩被养育得和女孩般温柔呢?这部剧真适合那些不爱带娃的父亲们去看一看,无论你是否赞同马飞爸爸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他的全程陪伴,不遗余力,都值得每位爸爸学习。
但编剧太爱这个人物了,他深谙正反矛盾中塑造形象的道理,为了反衬全能教育老爸的形象,也让这部作品的反派人物变得如纸片般单薄。都2019了,我们的反派人物能不能不那么傻?
一、学校教育系统
这些年来,教育就是个框,一有问题就往里边装。但是《银河补习班》里的教导主任也太不符合现实了。坏得离谱,还没有智商。
我们都知道,对于主任而言,升学率的确是心头好。所以,因为马飞可能影响升学率而劝退,确有可能。但后来的所作所为,就有点公报私仇了。仿佛是为了维护规矩,他让上升到65名的马飞离开学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重视升学率的主任,为了升学率,照常理,他是会留下马飞的。仿佛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他给马飞的作文打了零分。但我们知道,作文分就算完全跑题,也至少有五分辛苦分的。因为他完了。还有最后他的儿子变成疯子,被扫地出门,这也让人惊叹太巧合。作为一个教育者,作为精心培养儿子并以此为荣的父亲,就算儿子考了58分挂科了,也一定会接受自己的儿子。编剧把这个父亲,这个教育工作者编得太灭绝人性啦。
我们可以对比《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反面角色,作为院长,对自己儿子很严格,是因为儿子的毕业设计设计不出来,而且儿子死后,他自己也陷入了反思。可是,教导主任呢?在电影中就是一个扁平的反面人物,没有反思,没有改变,一坏到底,最后为了学校面子,希望马飞改变自己的飞行员志向。如果最后能让教导主任有所改变,可能反而更能体现马飞爸爸教育的成功吧?
二、司法系统
我觉得马飞爸爸作为家长是很成功的,但是他不懂法,整个司法系统也为了反衬马皓文的背景板。比如,他为单位背黑锅,是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词自愿的,那时候法律公正呢?后来他又反悔了,四处求告,上访。局长把皮球踢来踢去的时候,体现了司法的黑暗,但是也仅限于此。个人与强权发生矛盾,个人利益总是被牺牲的。最后,他的平反,也是因为英雄儿子回来了。影片为了体现时代变迁,有《亚洲雄风》《我的1997》《快乐老家》等歌曲,可是我们的司法进步,在本片中并无体现,全让位于人物塑造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观众都疑惑的,父亲坐了七年监狱,儿子马飞是如何通过飞行员政审的呢?
三、母亲和继父、街头混混、马飞领导
继父是来搞笑的,但是他的那种粗鲁的爱,也是我们常见的。而且,继父对马飞也是没少付出的。可惜结尾镜头就没有了继父的影子了。
母亲呢?母亲就是一味地哭,卑微到极点。母亲无法塑造孩子的人格,母爱在这部影片中是缺席的。
街头混混从马飞小的时候就欺凌他,但是后来马飞上初中了,为何看到马飞爸爸,他们还敢欺凌呢?哪有小孩敢欺负大人的?为了体现马飞爸爸的爱,于是,一群小孩殴打了一个并不瘦小的成年人。
母亲、继父、街头混混,马飞领导,他们的出场就是为主角制造麻烦,推动情节发展,反衬主角的伟大,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用处了。
吴京扮演的航天员角色应当是一个正面人物,可就是通过他的口施加压力,让马飞转告父亲,放弃上诉。但这一处也是不合逻辑的,因为,首先,招飞就得过政治审查,其次,已经是宇航员了,马飞其实已经有足够的影响力,加快父亲的平反步伐才对。正如片尾所给出的结局一样。这一处就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让马飞展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一面,从而让马飞爸爸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真的成功。
母亲、继父、街头混混,马飞领导,他们的出场就是为主角制造麻烦,推动情节发展,反衬主角的伟大,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用处了。
当然,这也提醒我们初学写作的人,你的反派是否符合坏人逻辑。坏人必须有一以贯之的动机,不能违背他的动机行事;坏人,也可以在影片中成长,有性格变化,但必须合理。我认为《神雕侠侣》中的金轮法王就坏得有些可爱,有些天真。《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反派也是有理有据。
总之,银河补习班整部电影以教育为核心贯穿全文,反映了社会的教育现状,但整部片还是太理想化了,有一些乌托邦的感觉。马飞爸爸遇到的反派们,也的确太扁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