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幅儒林长卷中,吴敬梓活灵活现的描写了明清时期上百位儒生的故事,各色人物如走马灯般悉数登场,大部分人就是一两回的篇幅。而在第十五到二十回里却以本书少有的六回写了匡逈匡超人这样一位人物。
刚出场时,他曾经是一名穷童生,也上过几年学,因家寒无力放弃了学业,靠在柴行里记账流落杭州。家里父亲病重,匡超人却没有盘缠回乡,认识了马纯上,两人相谈甚欢,结拜了兄弟,靠着马先生资助的10两银子才得以返乡。
回乡后,父亲瘫痪在床,他精心照料父亲,把屎把尿,还要一边卖肉和豆腐养家,一边还秉烛夜读,幸得李县令赏识,叫他应考中了秀才。
前几回,匡超人的命运多有坎坷,可每次都能遇到贵人,化坎坷为好运,步步高升——回乡照顾父亲,生活本就不易,偏巧又碰到家中失火,烧了个一贫二白。可正因为房子被烧,不得不出去借住,晚间刻苦攻读的时候恰好碰到知县路过,问起是谁在苦功读书,才得以应考点中秀才。刚刚中了秀才,提拔他的县令被诬告,怕受到牵连,匡秀才不得不远走杭州。
回到杭州后,匡秀才开始还是本本分分的读书、选书,结交些名士朋友,切磋诗文。
这一切,在遇到同乡介绍的潘自业潘三后,渐渐的发生了变化。
潘三是个市井人士,本是布政司小吏一个,平时更是利用手里的一点小权收人钱财替人当狗头军师,赌钱抽成、拐带人口、私刻印章、勾结考场、买通代考,虽然算不上十恶不赦,却也是劣迹斑斑。匡超人与潘三搭上后,尝到了赚钱的甜头,渐渐疏远了原来那帮名士朋友,还由潘三娶了亲入了赘。
在这里,吴敬梓虽然没有详细描述匡超人的心理变化,但我们能明显看出匡超人已不是原来那个孝顺、单纯、勤勉的秀才了,潘三轻而易举就能赚到比他原来老实选书多得多的银两,他在潘三身边近墨者黑,原来那颗初心渐渐被金钱腐蚀掉了。在得知原来提携他的李县令已洗清冤屈提拔进京以及潘三被抓担心自己被牵连,他迅速安排妻子回他老家,自己去京城投靠了李宗师。
第20回里去了京城的匡超人彻彻底底的堕落了。他变得虚荣自私——否认自己已娶亲,应下了老师为自己安排的婚事,又娶了辛小姐;路遇牛布衣冯先生提到曾经在微时帮助过他的马纯上,他却说马兄才气不足,其选本让书店赔本,自己的选本比马的好得多。他还变得冷漠无情——回杭州后发现原来妻子郑氏已病逝,他连安排下葬见最后一面都没有去,只将银两给他哥哥让他们去操办;已下狱的潘三表示想见他叙叙旧,他也借由自己是官身推脱拒绝。
此时的匡超人已成为一个满口仁义道德却毫无廉耻之心虚伪的利己主义者。可悲的是,匡超人的结局却是抱得娇妻归,奔赴新前程。古往今来,无论是官场还是职场,往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多混得风生水起,就如同匡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