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早课,是查兰英老师的《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个主题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好有诗意,所以在做图片的时候,特别找了一张有诗意的底图来搭配;这个主题,除了诗意,它更想表达的是一种中国文化的一种美德——孝。人有三敬,敬天敬地敬父母。而如今,我要孝敬的老父亲却不在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凄凉感直冲我而来。
光阴似箭,转眼又到一年国庆节,假期临近,亲人们不断地问我们要不要回老家玩一玩,聚一聚。屈指一算,我们已经整整一年没有回去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甚是想念家乡的人,想念家乡的物。特别是这两天,特别地想念我的老父亲,说实话,父亲真正陪伴我们的时间并不多,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出门在外,偶尔在过年或者过节的时候,才会回来看我们一次,回来的时间并不长,三两天,然后很快就走了。每次回来与我们说的话,并不多,他是一位孤言少语的人,于我们,于邻居,我都感觉他的话不多。所以,在我成长的记忆中,没有那种语重心长的画面。惟有一次,在我中考后,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不得不让我做出选择是继续上学,还是出来打工的情况。记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台风正在准备侵袭我的老家,而第二天,就是我到学校报到的最后一天了,在这个不宁静的夜晚,却是我为自己的下半生做出重要选择的日子,真的很难忘。父亲是专门请假从很远的地方回来陪我的,原来是准备直接带我去报到的,也许是他思绪再三之后,觉得自己家的经济实在是压力过大,再加上我继续上学的话,还得要供我四年时间,后面还有三个孩子要继续上学,一个人的收入确实是难以为继,所以,父亲向我提了唯一的一次要求,问我能不能不去上学了?老父亲并没有说太多,只是简单的一句问我。当我听到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决不。我心想,那是我一直努力学习得来的结果,我好不容易考上了,我坚决不放弃。况且,父亲在中考之前跟我说过一句话,说,如果我考上了,就一定会让我去读,除非我考不上我心仪的学校。就是这一句话,让我努力,让我奋发图强,让原本数学很差的我,就是坚持不懂就问,坚持突破自己,在不吝向老师,向同班同学请教的情况下,我取得了从来没有过的优异的数学成绩。也许是我的努力感动了上天,我心仪的学校录取了我。可是,父亲却给我出了难题,当时的我,是那么的伤心欲决,可是坚持不放弃。在这样的风雨之夜,注定是个无眠之夜。在经过大半夜的思考之后,我很坚定地跟父亲说,我要继续读书。也许是父亲看到我这种坚定,他也知道,再说什么也没有什么用了,说了句,好,先睡觉吧,明天一早,我们就坐车去学校报到。一觉醒来,台风走了,风平浪静,父母带着我,提着简单的行礼起程了。还记得,一路上,父亲都没有说几句话。虽然做出了选择,但是我的思想负担也很重,看着旁边的父亲,可以想象他的压力有多大,孩儿多而小,需要他的照顾,他的抚养,而我,好不容易长大了些,但还是无法腾出手来帮助这个家,我也有点惭愧,但是,在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岁月里,我不甘心一辈子困在农门,唯有读书才能让我有出路。父亲带着我,坐着颠簸半天到了学校,帮我缴了学费,他就直奔工作单位了,把我一个人留在了学校。忘了父亲远去的背景,我心绪万千。
在学校的四年中,因为父母不在家的缘故,除了假期,我都是逢年过节才回家,与父母亲团聚的时候自然少。平时还会与母亲通通电话,而与父亲,几乎没有聊过,即使在假期,见面的时间也并不多。父亲在一间酒店当采购,每天都要很早起床出门去忙活,下午回来后,他又要睡了回笼觉,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一天又一天,看到的都是父亲忙碌的身影。但也那是一种不错的记忆,在祖国的最南方——海南岛,我们一家五口团聚,这样的团聚让我们更加珍惜。父亲偶尔也会抽出时间来陪一下我们,带我们去公园玩,去看火山口遗迹,虽然这样的亲子时间不多,但是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时的父亲,虽然很忙碌,但是他的身体看起来还行,每天早睡早起,精神状态还不错。那时的父亲,是我心目中的男神,特别喜欢拿着父亲年轻时打武术的照片,看了又看,爱不释手,觉得自己的父亲会武术很厉害,很了不起,很崇拜。但是,我见过的都是父亲风光的一面,从来没有听到过父亲任何不开心,不快乐的事情。假期结束后,我们几姐弟各就各位,回去上学了,父亲继续留在了海岛继续拼搏,要想知道关于父亲的消息,只能从母亲的说起了。那时候不太懂事,也不太关心父亲在海岛的生活。偶尔听母亲说起,很多都是负责的,所以不太想听。但是有一次,无意中听到亲戚说父亲在酒店的厨房里被滚热的油烫到了,而且手和身体多次都烫伤。得到消息的时候,听说父亲已经在康复中了,而母亲,在父亲发生意外的那段时间里,一直在家里陪着我们而没有去照顾父亲。当时很疑惑,为什么母亲不去照顾受伤的父亲呢?当时的自己,不懂得大人之间的那些误会与不理解,但也没有去深究父母之间的关系。虽然为父亲感到伤心,为父亲担忧,但自己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只会自己一人发呆,想,父亲一人在外,这样的身体疼痛,没有最亲的亲人照顾,他是如何承受过来的?自己常常想到这些,都会泪流满面,为父亲的坚强,为父亲的孤单。
不久,父亲就业的酒店裁员,父亲不幸下岗了,回到了老家。游手好闲了好一段时间,在母亲及其他亲戚朋友的劝说下,父亲开始用摩托车搭客为生,白天睡觉,晚上才出去干活,过起了日夜颠倒的日子。这样的生活节奏,再加上不善言语,开心的,不开心的事,通通藏于心底,我的父亲,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终于在2013年病倒,离我们而去。记得在最后一次陪父亲看病的时候,父亲人在老家,我在珠海,我们要去的医院是在另外一个城市,于是我们约好,由堂姐夫带父亲到医院,我直接从珠海回去与他们接头。(现在想想,以前的我,真的有那么忙吗?都在忙些什么?)想来,距离上一次见父亲,应该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这次在医院电梯门口见到父亲时,我差点没认出来。眼前的他,头发稀疏且白,跟我以前眼中的满头黑发的父亲,完全判若两人。看了好一会,我才认出是父亲,喊了他一声,眼泪夺眶而出。为了不让父亲看到的伤心,转头拭去眼泪,再扶他。父亲感受到了自己病情的严重,加上疼痛的折磨,让他苍老了许多。看到父亲,自己真心地为自己难过,为自己的不孝难过,为自己不能陪在父亲身边照顾他而难过。子不孝,非所宜。整部《诗经》共有305首诗,来来去去就讲一个字——宜。“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宜好自己,宜好家人,是圣贤先人告诉我们,在家庭生活中,做到了,就一切都会变得美好。但是,当时的我,因为没有我却没能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是给我最惨痛的教训。
而,这也正是这个惨痛的教训,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坚持系统学习经典,因为在经典里,有太多的智慧,在教育着我们,引领着我们前行。如,《易经》教我们成就完满的人生,教给我们君子之道;《内经》教我们爱惜生命,治未病;《孝经》让我们敬畏生命,敬爱父母;《金刚经》教给我们慈悲精神;《老子》教我们无为而治,明道修德;《诗经》教我们提炼生活,升华生命的质量;《大学》教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庸》告诉我们执中守正,折中致和,因时制宜;……在我们没做到的时候,有这样的人生标杆引领着我们,在给到我们提示,给到我们反思。如果这样的标杆都没有了,前行的方向无法辨别了,那是多么地可怕。
往事一幅幅,不自觉地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兄弟俩也在不时地跟我说起,在他们小时候,每次一回老家,公公都会开着摩托车带他们去哪里哪里玩,给他们买什么好吃的来吃,看他们的表情,听他们的话语,也是很怀念,很不舍。可如今,却永远见不到那慈祥的外公了。希望外公在天堂一切安好!
唯有,珍惜当下,长养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能有本钱更好地陪伴好家人,照顾好孩子。行在当下, 有时间没时间,都要找时间,带着家人,常回家看看,陪陪我们的亲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