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庸走向卓越,有科学的认知方式。
首先,理解两个概念:
一、多维竞争
在技能或产出上有一个维度已经超过身边80%的人,并且能解决最基本的温饱。
事实上,以100人为基数,在一个行业坚持做7年,就可以淘汰80%,成为稀缺的20%。实现一定程度的财富自由。
千万不要以为2/8定律,可以抱着金饭碗而放松警惕。21世纪是大数据和机器人崛起的时代,未来面临的竞争我笃信会扩大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也许万分之一后面的人都是被研究和赚取对象。
在某个技能上(或者说某个维度上)死磕,确实是一个策略,也不一定是不好的策略。但,为什么不想想“也许有什么别的策略”呢?
借用几何术语的话,其实很容易理解的:
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
两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
三个纬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
而实际上生活有很多个维度,每个人也都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更不是一根线——生活中有很多特别精准却没有被大多数人刻意去理解的比喻,比如,“一根筋”,就是个思细恐极地精准比喻……
有的时候只是转换一下角度,我们可能就有机会发现新的突破口。
在一个维度上,最多 100 分;两个维度上,哪怕各自都只有 50 分,面积已经是 2,500 了;若是三个维度各自都有 50 分,那是多少? 125,000……注意:这些个数字只是“意象”,并不一定能代表事实,但足够说明事实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学老师在许多年之后总是慨叹:
最终,真正有出息的,都是当年成绩一般般的……
他们之所以慨叹,就是因为“没想到”;而他们之所以“没想到”,就是因为当初竟然不知道人生除了在校考试成绩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维度。
所以当在解决温饱后的这个基础上拿出一部分资金去拓展自己“喜欢”的技能。这个技能可以是接下来就能立刻用到,命名为:“变现技能”。但还有种是因为兴趣先学着,不能立刻变现甚至都还不知道未来能有什么用途,命名为:“兴趣技能”。但这些学习只要足够深刻,你就不用担心,时间是最好的维度,终将在某一天能够与你生活有所交集。
不知道有什么用,才更应该好好学。
这时其实我们可以把自己这样理解:
一个人其实可以是一个“团队”
由于在校期间只有“成绩”这一个维度,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自己其实可以有多个“团队成员”。
学习了编程就多了一个工程师,学习了演讲就多了一个市场部经理,学习了概率统计就多了一个数据分析师。
这其实就是应试教育最坑人的地方,因为它并没有尽可能地还原这个世界原有的样子,甚至没有告诉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用多维竞争获得成功。
从那个单一维度思维的坑中跳出来。
2.单维竞争
理解了多维竞争,还需要回到起点。
多维竞争建立基础是在单一的维度上,你足够突出,且一定要保证是正数(正产出)。而且这个数值比例越大,你的学习产出越有利。
我们看这个数学概率,用不同的基数计算每天进步百分之一的差别:
所以,你目前的定位是在单维度还是多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