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每日反思精进第23天。
什么叫长期?此前我们已经听到了长期投资这个概念,学习尝试耐心的品格,但这仅是定性的分析,失之笼统,有点鸡汤的味道,在通往财务自由的道路上,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投资者,需要有更为具体的指导。
李老师放大招了:年化复合收益率+定投。我们发现原来这个“长期”竟然是可以计算的。
我们得到 的结论是:
1、对于投资能力不同的人,“长期”的长度是不同的、我们常说“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另一方面,能力越大,收益就越大,加上复利的效果后,这个“越大”远不是直线性的了。
2、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投资者,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能力缩短长期的长度,可以更快地实现财务自由,相当于我们的生命得到了延长,还可以拥有更高品质的后半生。
3、在投资之外,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也是将一笔钱判处“无期徒刑”的经济基础,从图表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需要从投资中取出一部分用于生活开支,那么只有投资的年化复合投资收益率达到这个比例,我们才仅可以维持本金。如果开支比例大于投资收益率,还没有达到“长期”的期限,我们的本金就消耗殆尽。
我不揣冒昧,在三个图表中加入了年化复合收益率为5%的选项,得到的结论是21年(三辈子)后达到2.65,与10%收益率第11年的结果相当,在第16年时才能实现资产翻番,第32年实现资产翻两番,差不多等于一个人整个职业生涯了。之所以加入这个选项,只是想与我们日常接触较多的银行、保险理财产品、余额宝、理财通等作一比较,而在这些产品中,5%收益率已属偏高。由此我得到第四个结论,在投资这件事上,如果不深入思考一下,只是通过普通的金融理财产品来理财,完全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充其量只能抵销通货膨胀影响。
“72法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计算“长期”的方法,通过简单计算就能知道实现自己“中期”、“长期”目标的年限,反过来,也可以设定年限,计算需要实现的收益率目标,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
还有,要从心理上正确认识“长期”的感觉,不要被感觉误导。身为一个中年人,我对这一点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