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你太调皮了,你赶紧告诉我,如果还是出现情况一怎么办”可可急切地说到。
“好的,今天咱俩就聊一聊这个问题”南南轻轻拍了拍可可的肩膀。
“可可,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有些事情,我们自己觉得不对,却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在重复地做着?”南南问到。
“嗯,的确是这样呢〜 比如我,如果搬土工作没有做好,我就容易沮丧,之后就变得什么也不想做,就想一个人找个角落难过。这样的情绪就很容易影响一天的工作效率,甚至还会影响到第二天、第三天的......有时候人际关系也会因为我的心情受到影响,我很想改变这个坏毛病,但是一直做不到;另外,还有,还有......我妈老骂我,说我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上次我不听话,被我妈狠狠揍了一顿,半边PP现在还疼呢..."说完,可可伤心地挪了挪身子。“事后,我妈妈跟我道歉,说她不是故意的,下不为例,可是昨天她又骂我......。”。
“嗯,其实,这就是我们的习惯了,当一件事情成为习惯后,大脑就不会参与其中,所以可可你妈妈说‘不是故意的’这是真的呢。”南南答到。
“习惯改不了吗?那这可怎么办啊?感觉我好悲催的〜”可可嚎叫到。
“习惯是可以管理的:有意识地创造自己想要的习惯,而不是成为一些本不愿意形成习惯的受害者。这就是我们能够做的。”。南南说。
“那具体怎么做?你快说,快说”。可可急急地问。
一、习惯的几个特点
“习惯之所以会成为习惯,那是因为他有一个不断被强化的‘回路’”,要想改变不良的习惯,就需要在这个‘回路’上下手,在此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习惯的几个特点,内容有点多,我一次说完噢:
习惯第1个特点:行为一旦成为习惯,大脑就不参与其中,其好处是帮助我们远离“决定疲劳症”。从而可以让大脑节省精力,去思考其他事情。其坏处就是,如果这是一个坏习惯的话,大脑就很难察觉他,这就是坏习惯一遍一遍不断出现的原因。 那坏习惯如何破?请看习惯的第2个特点。
习惯第2个特点:习惯深深扎根于他所处的环境中。(人、地点、情绪、前一个动作、时间),你可以将这些看作是习惯的惯常动作即将出现的一个信号,一个暗示,大脑可以通过觉察到“暗示”的存在,从而预测自己接下来的行为,这一个特点,是大脑改变坏习惯的关键。
习惯第3个特点:坏习惯不能被压制,只能被替代:“压制”在极短时间内可能是起作用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被压制的事物只会越来越强烈。如:一开始压制某个想法,只能让这个想法来得更强烈(如,不要去想北极熊游戏的例子)。坏习惯也是一样的,针对饮食失调者的研究显示,暴饮暴食通常都发生在节食之后。不过,我们可以把要根除的坏习惯想象成一条河,这条河由来 已久。现在,我们想要截流。如果在河道上建大坝,河水上涨会冲跨大坝。这显然是不可取的。然而,可以开辟另一条河道,将河水引走。用新的河道改换旧的河道。也就是建立新的习惯,用新习惯取替旧的习惯。
我们来看另一个简单的例子:可可,你走路时习惯绕过地上的树枝与落叶,现在你想改变这个习惯。如果你只是单纯想抑制这个习惯,那将会很难,因为你越是不让自己去想这两件事物,你越是会注意到它们,也就越会被迫重复你的这个习惯性行为。相反,你应该努力培养自己走路时抬头挺胸的新习惯。如果你能够抑制住你的固有习惯一段时同,让新的行为成为替换掉原来的旧习惯,巩固下来,就成功了。
习惯第4个特点:习惯行为本身并不会引起极为强烈的情感反应。想想那些有经验的急诊室医生,即使是面对垂死的病人,凭借多年来被灌输的习惯,他们依然能面不改色地施救。习惯的这一特点与“练习”息息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优秀的外科医生、舞蹈家、艺术家存在的原因。同时,也是我们做一件事情为什么会那么熟练的原因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习惯性行为越多,这种体验带给我们的舒适感就会越强烈,与之相关的正面情绪就会增加,因为规律与熟悉带来“安全感”。相应的,在培养新习惯时,就会经历一段长短不一的“不适应期”。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不要在中途就放弃了。
“可可,你说一旦事情没有做好,你会觉得沮丧,之后就什么事情也不想做,想一个人找个地方呆着难过,具体做法你通常会在床上躺上半天,你想过要改,可是改正起来好难的,一直没有成功。那可可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南南问。
“好处,这么做有好处吗?我怎么不觉得?”可可好疑惑。
“一定有的,一个行为,之所以最终形成习惯,一定是当事人从这个行为中获得了‘奖励’,要不然,不可能成为习惯,比如有的人体重超重,但是他还是习惯吃很多甜食,有可能是这个行为让他体验到了:放松、味蕾得到了满足,甚至于能够获得他人的同情...等等,那可可,你这么做,你觉得获得了什么奖励?”南南问。
“嗯,这样说来的话,应该是:放松,可以从当下的状况中逃离出来,不需要面对我不愿意面对的糟糕的事实”。可可答到。
二、为坏习惯重新设计一个正确的回路。
“这就对了,一个行为之所以成为习惯,会有一个经典的回路:暗示-惯常行为-奖励。暗示是一个开关,一个触发器,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奖励,这是让我们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有奖励大脑就会记住,没有奖励大脑就会略过,这样看来,大脑真的好聪明呢。”南南笑着说。
“原来是这样的啊,我明白了”可可开心地说。
“要改变旧习惯,还记得习惯的特点吗?‘习惯不能被压制,只能被替代’,那如何替代呢?在‘暗示’与‘奖励’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改变中间的惯常行为,那我们今天就用你这个例子,来设计一个新习惯的回路好不好?”南南建议。
“好的,我们试看看”可可好开心。
【可可的习惯】躺床上,不干活。
【暗示】情绪:沮丧
【最有可能的奖励】情绪缓解,不需要面对糟糕的现实。
【替代行为】与老师和其他小伙伴学习,自我总结,提升完成任务的正确度与效率。
“啊,好简单明了,这样看来,我原来的做法真的好奇怪又有些可笑,我希望做得更好,最后的结果反而是啥也不干,躺到了床上,同时,躺床上沉浸在自己的不好的情绪中,并没有为自己的“更好”的目标努力,这样,我又更加的焦虑与沮丧,一个完整的‘恶性循环’啊,这样一看,我简单是自己在‘zuo〜’自己啊”。可可不敢相信的抱着头大叫道。
“可可,不用担心,我在你身边”南南拍了拍可可的肩膀,轻松说。
“南南,我原来之前自己一直在一个怪圈中不断地原地打转呢,这样看来,我对改变自己的习惯变得有信心了。虽然我还不敢说百分百可以做到。”可可说。
“嗯,所以说‘意识’这个东西很重要呢,搞定了‘意识’,接下来就是练习的问题了。
三、有意识地练习。
“可可,还记得习惯的第4个特点吗?在培养新习惯时,会经历一段长短不一的“不适应期”。那到底这个时间有多长呢?其实并不是21天噢。
“不是21天吗?我只听过21天养成一个习惯呢,跑步这件事我坚持了一个月,最终都没有养成习惯,我就在想,我是不是特别懒,特别没用。别人21天都搞定了。而我...”可可弱弱的说。
“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实验,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养成习惯需要66天。20天后,喝一杯水这一行为能够达到最高自发性;而该研究显示,人们需要超过84天才能养成做50个仰卧起坐这个习惯。某些习惯,至少需要254天呢!”。
南南接着说:“我们很多人都以为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新习惯,其实,不同的行为,要转变为习惯,时间长短是不可能一样的,而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同一个行为,要转变为习惯,时间长短也是有那么些差别的,所以啊,21天以后,也不能掉以轻心”。
“原来是这样啊,那我知道了。”可可长舒了一口气。
“上次,可可你和邻村的蚯蚓‘奇奇’在村口玩,不小心遇上了大公鸡‘董蛋’,‘奇奇’一见大公鸡‘董蛋’就吓得脸都白了,恐惧情绪使得奇奇愣在原地,没有办法挪动腿逃跑,结果被公鸡‘董蛋’给狠狠啄了一口,不是你拉着‘奇奇’一路狂奔,后果不堪设想,可能这会就没有‘奇奇’了。”南南说。
“唉,你不知道上次有多惊险,现在回想起来都怕怕,上次我差点吓尿了。”可可心有余悸地说。
“其实,你可以把‘比情绪更先采取行动’的方法告诉‘奇奇’,这样,‘奇奇’就可以在关键时候掌控自己的情绪,成功脱离。不过,今天,我是想就这个例子和你谈谈如何让‘情况一’不再出现,每次都能够表现‘优秀’的方法,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回路’一旦设计完成,之后就剩下练习了。有意识地进行练习是建立习惯,让行为的产生不需要大脑的参与,而是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自动状态的关键啦。‘奇奇’的例子,不就可以这么办么?设计一系列的逃生方法,不断演译练习,而且不允许让情绪进入决定之中。如果做到了这些,万一在现实生活中果真出现了那种情况,就不会在心头产生任何情绪、恐惧以及无关的内心对话。只要做出决定,并且执行它们就行了。”南南说到。
“太棒了,我等下回去就找‘奇奇’说这个事情。”可可兴奋地说。
四、花儿的故事仍在继续
向着目标、关注当下的每一瞬间,我们都是一朵花。
说明:本小文的灵感,以及相关引用,皆来源于书籍《习惯的力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