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有一对父子诉讼,请阳明先生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阳明先生是个正义的明人。旁边看门的人就想要阻止他们进来,怕打搅阳明先生,因为王阳明当时已经是大将军,哪有时间处理这个事情。
阳明先生没有阻止,听他们讲完就告诉他们一些道理。话还没说完,这对父子就懊悔不已,悔恨自己的不对而感动痛哭,两个人相抱而泣,尽释前嫌。
柴鸣治进到厅堂问阳明先生:“您到底跟他们讲了什么,让他们两个这么迅速就悔悟,言归于好了,父尽父的道,子尽子的孝?”
阳明先生说:“我告诉他们,舜是世间多么不孝的儿子,而他的父亲瞽瞍是世间最仁慈的父亲的道理。”
柴鸣治听后一下错愕了,这跟历史写得都不一样。历史上所写的舜是最孝顺的儿子,瞽瞍之所以叫瞽瞍,可能不是他失明,是他有眼无珠不知道有个大圣人的儿子,所以大家叫他没有眼睛、不长眼的瞽瞍。瞽瞍是世间最顽劣的父亲,舜是最孝顺的儿子,阳明先生讲的刚好相反。
阳明先生说:“舜整天都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自己一定是大不孝,要怎么样把孝做好,因此他就能够孝。而瞽瞍为什么对舜不好?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这么好,我是你的父亲,我仁至义尽,为什么你不孝顺呢?为什么你不能够让我很喜悦呢?所以就整天想办法整他。”
如果你自认为不对,你就不会去指责别人、要求别人;你必定认为自己很对,你什么都对了,所以别人都变成不对了,所以你要整天指责别人、要求别人。那要求达不到目的,我们就使出手段来对付别人,舜的父亲瞽瞍就是这样一个人。
瞽瞍记得舜从小是我提携长大的,如今为什么舜尽做些让我不快乐的事呢?他没有想到自己因为舜的母亲过世,续弦娶了后妻,舜就有了后母,后母为了确保弟弟象以后能够得到所有财产,所以使尽坏心眼害舜。
所以舜其实没有做什么不好的事,他的父亲很生气是因为旁边有一个后母,一直在他父亲耳边说一些坏话。瞽瞍一直以为自己做得很好,很慈祥,为什么舜老是对父亲这么不孝呢?他的嗔怨之心就起来了,所以越不能慈。阳明先生就把这番道理告诉这个父亲……
舜刚好相反,舜整天在想孩提时父亲是如何爱我,现在他不爱我了,肯定是我孝没有做好。所以舜一直在想,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更孝顺?我到底不孝的地方在哪里?所以他越检点自己,做出来就越孝顺。
瞽瞍终究被舜彻底感动,开始接受舜,只不过是恢复他那个心,原本爱护小孩的心而已。
最终舜被万世称为最大孝的儿子,瞽瞍也不会整天跟舜敌对,惺惺相惜了,瞽瞍最后也得以成为慈父。但是这个慈父是谁造成的呢?是舜的大孝所造成的。
阳明先生说到这儿,为什么这对来评理的父子哭了呢?父亲告儿子,肯定是想“我这么仁慈,我对你这么好,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提携长大,为什么你这么不孝?”当然就跟他敌对。那么儿子呢,就认为父亲以前对我这么好,为什么现在这么不好?肯定都是父亲的错。
听过王阳明讲这段话的时候,父子两个都知道要反省了:原来我要反省我的错,而不是坚持我的对呀。父亲就想到自己的错,想到儿子的对;儿子想到自己的错,想到父亲的对,被阳明先生的一番话所感动了,所以相抱痛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