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阳光明媚,距2018年高考结束165天。回想起那段日子,真的是人生中最痛苦,最努力,最焦虑,也最失败的时光。
高三开始时,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大家看着挂起来的高考倒计时,听着老师声嘶竭里的动员,翻阅着高考杂志上一个个通过努力成功差生逆袭的主人公的故事,便觉得自己满腔热血,一年后也能成为书中的人物,可是,大家只记得爱因斯坦说过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我们却忘了后面还有一句话--但有时,那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没有哪种努力是不美的,但不是哪种努力都能美到最后。
高三了,我也像其他人一样,每天起早贪黑,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半用,谨记着老师说的基础最重要,狂补基础,可问题是,本就成绩不太优秀的人,在学习时就好像望着头顶的山坡,自己气喘吁吁,始终无法前进一步。
想补数学,老师讲后两道大题题型时听不懂,只能课下自己钻研,上课效率不高,又占用了大量的课下时间,而且好不容易弄懂了,也只是暂时懂了,根本无法悟其精髓,下次见到还是不懂,只得重头再来。想补英语,词汇量不够,狂背单词,边背边复习,还要兼顾语法,句型,可一次次的考试成绩却没有丝毫长进,似乎定型一般,英语本来就是一门不好提升的科目。想补政史地,只有背课本,学习大题解题技巧。每周都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可是,现实却远不如杂志里写的那样,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试下来,成绩原地踏步,我欲哭无泪。晚自习看着同学们奋斗的身影,我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世界上最让人无助的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根本不知道怎样努力。
随着倒计时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开始焦虑,思考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但越着急,越是百思不得其解,终于,看着倒计时100天的黑板,我躲在被子里大哭一场。
既然无法向前,那就更努力一些吧,我下课缠着一个个同学问问题,总结错题集,晚上熬夜到更晚,早上坚持让自己精力充沛,特意搬到教室最后一排的单桌。将自己埋在一摞摞书下面。
高考来了,我很平静,但我仍渴望自己能在这最后一站中得到回报。但是结果仍是我原本的水平。
我的高三失败了,但也让我成长了不少,最后,我还是愿所有的学子相信高考,相信努力,相信自己。它或许不能带给你想要的结果,但它是你青春必修的一课。
愿所有的青春都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