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28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一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P3-8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孩子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说打针这件事,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对打针,并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况由此带来的一些心理影响,还会迁移到其他事情上。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圆圆第一次生病打针,心里有一些顾虑和紧张,妈妈给圆圆打气说:“妈妈觉得圆圆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没事。”妈妈的话给了她鼓舞,让她觉得自己勇敢;又给了她退路,让她觉得想哭也没事。(妈妈说话的表情始终是愉快而轻松的)
家长如果采用哄骗、威吓hè、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打针,针扎到孩子身上好像比别人多疼多少倍。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家长可以提前给孩子做思想工作,不至于产生恐惧心理。
对于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
一、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二、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三、对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除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四、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五、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如实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疼,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些,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