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以约失之者鲜矣。”
【华杉讲透】:“「约」是约束,约束自己,收敛不放纵。节制欲望是约,遵规守矩是约,谨言慎行是约,信守承诺是约。能小心谨慎约束自己而出差失的人是很少的。不能约束自己,就容易出差错,容易闯大祸。比如,喝酒注意约束一下自己,就不会喝上身体。不能约束自己,就容易出差错,容易闯大祸。”
今天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存天理,灭人欲”。「约束」在当下的语境中有一种紧绷和自我要求很高的含义,就是一种放不开的感觉。但其实『约束』的是「人欲」的部分,它是建立在“存天理”的基础上。
如果想要做到“存天理”,首先要明白「天理」在方方面面的体现是什么,比如吃饭上的天理是什么,做人做事的天理是什么等等。当清晰这些天理,然后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有了对照的依据,通过『切己体察』,用「天理」与自身行为对比,看到差在哪里,差了多少,这些部分,也就是「人欲」的部分。就像,人在吃好吃的东西的时候,总想要多吃点,然后就会把自己吃撑了,吃撑了之后就会发现这次吃多了,吃多的原因是太贪心了,这部分就是「人欲」的部分,下次就可以减掉一些,至少少吃一口嘛。
「约束」用《大学》中的语言是『知止』,在《中庸》中是「中庸」,这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状态,不多不少,在恰到好处的位置停下来。
《华杉讲透论语》:“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这句话让我明白,「约束」自己人欲的部分,也就是在减少人欲,每减少一分人欲,也就多了一分天理,也多了一分自在。自在原来是透过这样的方式积累出来的,约束自己最终为的是自在。人欲越少,天理越多,自在也就越大。
约束自己,不仅仅是为了「不犯错」,还是一种自我解放的方式。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