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同学来信称:
老师您好!
我最近参加了一场企业的笔试,没有通过。
笔试是关于性格测试以及智商测试的,我想请问关于这些题目有什么答题技巧吗?
我回道:
这位同学你好。
非常高兴可以为你解答关于测评的问题。
关于你的问题,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回答。
心理测评,测的是什么
心理测评实质上是测量你的心理和智力的状态。
招聘选拔过程中,一些大企业通常会基于他们需要的人才建立素质模型,挑选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心理、性格和智力要求。
因此,企业会针对这些要求,找能测试这些纬度的题目,让面试者来做,并作为选拔的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心理测试之所以被企业认可,前提是企业相信这些素质是企业的岗位所需要的,且这些题目可以准确地测量出你真实的性格、心理状态和智力水平。
但很可惜的是,因为信度和效度的制约,没有一种测试是百分百完美的,无论测试中的得分是高还是低,都不要过于骄傲自满或妄自菲薄(包括欧美企业最常用的MBTI,因为没有效度数据,经常受到心理学界的批判)。
笔试未通过的原因
这里有几种可能性:
①我们假设测试是有效的,可能企业对员工价值观、文化和个人素质的要求,和你目前所具备的不匹配。
②由于衡量标准是常模,你的分数都是和常模比较的结果。
有些是基于国外常模的结果,可能使结果有所偏差;如果结果以组报告的形式呈现,还可能受其他同学的影响。
③测评和任何一种筛选方式一样,都有偶然性,招聘者使用这个工具只是为了提高他的工作效率,所以对于结果,不必太放在心上。
④当前的测试题目,都会有测谎题,并且对停留时间做要求。
如果你在测试中表现出对同一类题目结果的不一致或者是停留时间异常,可能会被计算机判定为撒谎或者作弊,这个时候可能也会影响你的评定结果。
心理测评的答题技巧
很遗憾的是,从心理学角度,我无法给你答题技巧。
心理测试本身目的就是为了测量你的稳定性,我们无法要求一个性格稳定的人在一套题目中表现出多种评判结果。
否则的话,不是这个人的性格缺乏稳定性(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异常),就是这套题目的信度有问题。
事实上,心理学上除了智商题目有所谓“正确答案”,大部分性格测试并没有所谓绝对的“好坏标准”。
比如:财务岗位,要求一个人的性格是谨慎保守的;而广告文案,可能就要求一个人是有创意的。
这两种性格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只有从岗位匹配度出发,才有“适合”与“不适合”。
如果能在测试中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可能更能帮助自己了解自己,从而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岗位。
社会职场和学校读书不一样,后者讲究均衡发展,前者则希望能扬长避短。
相反,如果我告诉你技巧,那等于在告诉你如何去欺骗测试系统,这样做即使在测试中获得高分,结果也可能会让你选择一份不适合你的性格特征的工作,长远来看反而是走了弯路。
建议
一方面,但愿我列举的可能性中,能找到适合你的情况。
建议你能多了解自己的性格的倾向性,选择适合你的职业发展方向(你能考上重点高校,所以我相信问题不是出在智力测试环节,而是在性格测试环节)。
在测试中可以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注意一致性,避免极端化(除了智力,任何一种性格的极端化,都不是什么好事情,至少心理测试中是这么认为的)。
另外一方面,如果你希望了解心理测评,可以去看一下这方面的书,企业一般使用的题目无外乎这几类:MBTI、卡特尔16PF、BIG5、比奈测试等。
由于这些题目大多数是国外翻译过来的,提问方式和国人不太一样,能多了解一些,至少可以降低你的焦虑感。
同时,我觉得如果你确实对一个企业非常心仪,应该尝试去了解对方的文化和对员工的要求,同时比对自己的情况,寻找差异,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念和企业要求统一起来,可能对你被企业相中有帮助。
当然,心理测试市场刚刚起步,良莠不齐。有些管理不先进的企业也“东施效颦”用测评,其实既没搞懂测试什么东西,也没搞懂自己想要什么员工,选拔结果可想而知了。
针对你被筛选的结果,根据我多年从事招聘选拔的经验,尽管你是在笔试环节之后被筛掉,但结果不一定是因为你笔试成绩不好,也可能出在简历或者其他信息匹配度上。
之所以在这个环节才把你筛掉,可能是因为面试之前的环节都可以通过系统批量筛选和完成,计算机会给出一个评分结果,占用资源很小。
而企业对于面试名额有所限制,主要是因为现在面试官的时间和人工成本太高了。
希望这些对你的求职和发展有帮助,祝顺利!
注:本篇文章素材来自邱晓峰老师(职慧公益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