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临产期的这段时间很折腾,甚至让我产生了对产检的恐惧。以前产检总觉得产检的周期太长,每次去都喜滋滋的盼望着能看到肚子里的二宝又长大了一点儿。最近我再也不想去医院了,只希望下次去就是我要生下二宝的时刻。
最近我在十天之内住了三次院,平均每隔三天复查一次进去一次。住院的原因都是因为胎心监护不合格。这个胎心监护是个什么鬼?生大宝的时候对这个完全没有印象,从来没有出过什么问题。轮到二宝了状况频出。前两次住院是因为二宝的胎心率极其平稳,平稳到医生使劲摇晃我的大肚子,ta都依然没有胎动,没有胎动也就罢了,心率平稳如一条直线,医学术语叫“无反应型”,听起来还挺可怕的。医生毫不犹豫的把我给收治入院。
我印象里的住院是一种近乎疗养的感觉,这几次住院完全打破了我对住院的印象。在产科病房住院那简直是一种刑罚,一种你困了却不能睡觉的刑罚。
第一次住院是三人间,一个孕妇晚上十点钟生了小宝宝,小宝宝在房间里哭了一宿。另一个孕妇马上就要生,全程在痛苦的挣扎,一会儿起来,一会儿躺下。房间里的灯光亮如白昼,仿佛赌场,不知道白天黑夜。我这个平时睡眠速度和深度都让老公及其羡慕嫉妒恨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彻底投降了,伴随着孩子的哭声、家属的忙乎声,一晚上精神抖擞的睡不着。就这样第二天还能胎心监护顺利过关,竟然出院了。出了院,使劲儿呼吸了一下新鲜空气,大楼外的明媚的阳光和鸟语花香让我瞬间恍惚到了天堂一般。
第二次住院是最幸福的,分到了双人间。另外一个孕妇一夜没有发动,只是早晨不到六点医生让其准备进产房的东西把我给吵醒。有了第一次的经历,早起一点儿真的不算啥。
第三次住院是五人间,其余三个产妇都生了宝宝,另外一个正在生。有一个宝宝因为鼻肉被羊水泡肿了,晚上全程在哭,妈妈喂奶也无济于事。家属找医生,医生平静的说哭点儿没事,明天就好了。孩子没事儿,我有事儿啊!又是一夜无眠。
现在终于知道公立和私立医院差别有多大了。医院的房间里没有卫生间,洗漱要捧着肚子到洗漱间去。医院里没有陪护睡觉的地方,也不能自己带行军床,对准爸爸来说也是一种折磨。医院大厅的躺椅,房间里的椅子都是准爸爸的床。对于产妇而言,身体本来就很虚弱需要休息,在公立医院住院住,不仅不能好好休息,身体上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我住院期间就有一名孕妇因为体力不支突然在楼梯上晕倒。不过,就是这种条件,能在医院里建档,有床位给你住就算是一件幸运的事儿了。
夜深人不静的时候,在医院的床上躺着睡不着,我就开始胡思乱想。人啊!不管心中有多大的理想,还是要挣钱挣钱挣钱,才能在这种时刻给自己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住院真是一件励志的事情!
住院对于二胎职场妈妈的考验还不仅仅是住院本身问题。临时住院,很多工作来不及处理,边吸氧边做着胎心监护,期间还在跟同事打电话、视频连线说工作的事情。第二天下午一出院就赶回单位开会,加班把未完成的工作处理好,再把接下来的工作整理一下跟同事交代交代,以防再临时住院措手不及。
住院期间,还得想着家里的老大有没有听老人的话?作业写没写完?试卷改错没有?老师有没有给家长布置什么任务?生完老二以后,关注老大的精力又要分给老二一半,或者是把自己的精力再加上一倍。这只是一个开始......
我承认,想要老二之前,我从来没有认真严肃的想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现在离产期越来越近,就越不淡定,心乱如麻。如何才能处理好和自己相关的关系:赡养父母,教育两个孩子,和老公面对新家庭结构分工相处,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等等。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还不能完全牺牲自己,要给自己一个高质量身体状态、生活状态、学习状态,才能支撑自己不断往前走。
当二胎妈妈真是不容易啊!不过,有挑战的生活才更丰富,才更有意义,不是么?我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