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创造美的艺术,我们很多时候会引导孩子去看一场注入流浪地球这样的科幻电影,会带着孩子去苦练钢琴,我们却忘了孩子是有想象力的。在音符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作曲者怎样的情感呢?诗歌也是这样的一门艺术。只是与音乐通过音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不同,诗歌通过语言文字来发掘塑造孩子的想象力。
在今天上午中国新诗研究所的蒋登科所长关于《诗歌与诗歌教学》的讲座中,就进一步探讨了诗歌教育涉及人格建设,他说:“幻想作品的重要目标就是保卫想象力。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这样,要让孩子们毫无边界地去想。”
综观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上的唐诗、宋词成为了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而李白的飘逸、李贺的奇谲都成为了独特想象力的代名词。越是在当下,越是忙碌,就越是要畅想诗歌与远方。
诗歌营造的是一种氛围,在凌乱的语词之间寄予了作者奇特的情感。它忌讳就事论事,而要观照前后,勾连左右,挖掘深度。因此,有别于散文、小说讲故事,诗歌讲求情感。就上特点来看,诗歌的教学应该考虑听课的对象。讲求音乐性和审美,一定要通过反复阅读来实现。在凌乱不合逻辑的语词排列背后,作者的情感从个体变成了集体。
每一首诗歌诞生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如果能够了解这背后的故事就一定能够更贴切地去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021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