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浅析心学知行合一与A3的关系(三)》中讲到了系统运行的原则为JIT,5S则为系统运行中的障碍一种疏导手段,通过正味动作这一概念的引入,概述了知行合一的潜在标准,本篇将是本系列的完结篇,篇幅较长余额5500字,将讲解使用丰田A3的推演系统过程,本篇会涉及到哲学和逻辑,可能会相对晦涩难懂。由于目前公众号评论功能还未开通,请通过分享二维码通过微信群或微信私信留言,本人会根据情况,专门撰文解答,感谢支持分享!我是京墨鬼臼,一个爱读书,爱解答的纯情男子,欢迎大家关注转发。
前言
在本系列开篇中讲到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内在关系,篇二中讲到“知”与"行“之间的连接即A3,篇三中讲到系统的运作准则是JIT,5S则用于疏导系统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之前近6500字的篇幅,已经初步讲解知行合一如何依靠逻辑在现实中实现;以良知为本心才能使自身的内心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系统的更新为日日之工,非一日之功,知行合一亦是如此。阿甘的妈妈曾经在弥留之际对阿甘说过: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现今的社会环境也是如此,或甜或辣或酸或苦,无论哪种味道都需要面对——对于个人而言战胜这些则需要有许多方法论的储备,即系统性的知识,或者称之为知识系统,全面、稳定、高效则是其潜在要求。本篇为终篇,将使用丰田A3这一相对稳定健全的循环逻辑,对系统的搭建和运作进行一个相对深度的讲解。
系统的目标——"知”的限定
人们总会时常或者偶尔陷于困惑之中,也时常会被突发事件打得措手不及,从而与各种机会失之交臂,总有太多想得到,但是有太多又得不到。困惑往往源自于自身认知的欠缺,造成这种现象的通常与两种状态:一对该事物一无所知,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一种状态是因为无知,第二总状态是怯懦与不主动。不知道自身应该得到什么,什么又是暂时得不到的;毫无准备则无法看见机会,准备不充分则只能仅仅看到机会。
如果知行合一阐述的是逻辑与正味动作的关系,那么其研究的应是人与物的关系——人如何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系统并作用于物,使物发生满足于自身需求的变化。而现实中又有太多人不知道自身的需求,没有思考或者没有相对正确的思考,而一直在停滞,从未有效积极主动过——问题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知”没有启动过,“行”未曾验证过,在一个领域或多个领域陷入到一种一直措手不及或与机会失之交臂的状态——一直未曾有效启用过思考,一直在所谓方向上无法有效积累,一直缺乏系统搭建的有效素材。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哲学问题。首先我是一个人类,以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讲是猴子变过来的,祖先从非洲跑出来的,本质是一种动物,需要代谢有机物质为自身提供能量——所以人类的第一需求是物质需求。其次我是一个生存在残酷竞争环境中的人,想活着或者更好的活着,但个体的能力无法确保应对所有的现存危机和未知危机——所以社会及组织是无法避开的合作环境;我只能是或者可以是社会组织中某一个角色或者几个角色,提供一种或者多种价值,以保证社会或者团体对物质的获取能力——所以必须要掌握技能及相应的知识系统。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相应的社会角色则必须要拥有相应的技能和知识系统,技能和知识系统使其能成为该角色,技能与知识系统完善程度则决定了这个角色的优秀程度——系统的完整性、精准性及稳定性
每个人的精力存在差异,但总得来讲都是有限的;每个人在每一个领域都有着天赋,但对每个领域的敏感度是存在差异的,在自身相对高敏感度的领域可以获得一个相应更舒适的起点,人没有精力去担任社会中的所有角色。结合自身特点的情况下选择一二即可——这样就有了系统的目标
如果无法明确自身的特点,最快速的方法是从朋友哪里获得有效反馈,如果这个条件不允许,则可以通过A3这套方法论进行推演。现在问题则是自身的特点是什么(A3的第一步问题描述);假定自己想成为某个角色(A3的第二步标准确立);对该角色所需能力进行分析(A3的第三步物理分析)列出技能项目判断自身是否符合;如果不完全符合的情况下,但一定要做,则通过讨论及资料阅读找到方法(A3的第四步头脑风暴);方法永远都不是单一的,需要结合自身的精力、时间及资源进行排序找出最优解(A3的第五步方法排序);在决定使用选的方案时,可能会有未曾考虑到的不良影响(A3的第六步所有受影响区域分析);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长时间,我有多少时间,可能花多少时间需要有一个设定(A3的第七步可实施计划制定);开始按照计划执行(A3的第八步执行);确认执行效果,判断自己是否已经达到该角色标准(A3的第九步确认);如果达到了,可不可做的更好,如果没达到是不是有必要继续,这次会积累一些经验是不是可以用到其他角色中(A3的第十步反思)。
人的角色往往限定了自己的认知,然没有这种限定将会一无所知。
系统的搭建——“知"的推演
在上文中讲到了因为人的动物属性,其必然需要不断去攫取物质资源,以供养自己的机体;其社会属性,及自身精力有限的特性,则决定其只能当然一个或几个角色,需要有相应的技能和知识系统,技能与知识系统完善程度则决定了这个角色的优秀程度,然而技能和知识系统的潜在属性是用来解决现有或潜在问题的。
假设社会角色已经确定(即使有很多人仍然没确定好),在使用A3逻辑方法对知识系统逻辑框架进行推演前必然要先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A3始于问题,终于反思。吉德林法则中讲到过当把问题清清楚楚写下来,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如果感觉自己没办一口气写来下来,没有关系,不用逼迫自己,就把当前立马能想到的写下来,系统是会代谢的,首要问题是如何0到1。以作者自己为例,作为汽车行业的研发人员,将可能会遇到或者已遇到问题以下问题:
①客户会有着各种各样的输入,需要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识别,或者调用资料
②产品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夹缝中求生存,需要设计标准及材料标准的限制下进行复制的分析
③每一个客户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而且各不相同
④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流程,客户和自身公司都不一样
⑤每一个零部件都有自己的一套或几套设计标准
⑥客户的需求总在变化,需要常常进行对标,用以制定最优结构
⑦产品设计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种理论,需要常常对材料性能、制造工艺、配合精度进行确认,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及制造成本
⑧需经常同客户及同事交流设计意图,为表达顺畅会经常使用到三维软件、二维软件、office、手绘等等表达工具以加强表达效果
⑨在很多时候会同时运行几个项目,而且项目自身设计工作以外,还会有流程相关事项插入
⑩每个项目产品在投产之前都需要经过多项试验的验证,去规避风险。
⑪常常忘记一些事情和经验
以上是能够一口想起来的问题,接着使用A3逻辑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得出知识系统框架应有的目录:
1、问题描述:问题描述潜台词就需办理事情,基于①、④、⑨,每个项目都会自己的计划,完成计划、客户的输入及临时事项,都会引起我们的代办事项,而且项目往往不止一个,可以得到如下文件目录:
Input&Issue 输入及问题
Project A 项目A
项目计划
会议内容
代办事项
可能事项
完成事项
删除事项
Project B 项目B
项目计划
会议内容
代办事项
可能事项
完成事项
删除事项
此处省略其他项目,如果有必要可以结合GTD进行更细致的分类,限于本篇主旨,在往后更新的内容中会单独讲解GTD。个人的生活学习事项也可以同样罗列其中,在知识系统中添加此目录主要用于驱动,无法驱动的知识系统自然无法更新,也就是无法完成“行”对“知”的反哺
2、目标确立:基于①、③、⑤,在面对项目中的各种问题时,无法保证所有的领域都是自己所熟知的,在解决目标确立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帮助,然而标准后法规、行规、企业标准、设计标准之分,可以得到以下目录:
Standard&Guideline 标准及指导书
法规
行规
企业标准
设计标准
标准有很多层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项目,或者增加层级。同样如果有自己个人的行为原则库也可以存放在这里,原则也可以是一种标准。标准的细致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系统的精准性
3、物理分析:基于①、②、⑩,产品设计中涉及试验性能的往往是系统性问题,需要有一个独立分系统性分析记录过程并存档,相对来说会比较有价值,可以帮助以后的追溯,可以得到以下目录:
Analyze Processing 分析过程
Project A 项目A
造型曲面校核分析
塑料件装配及制造可行性分析
钣金件焊接及制造可行性分析
安全带强度实验失效分析
Project B 项目B
造型曲面校核分析
塑料件装配及制造可行性分析
钣金件焊接及制造可行性分析
安全带强度实验失效分析
对于特定问题分析过程可以是一份独立的A3报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项目,或者增加层级。遇到人生的复杂问题时,同样也可以使用A3进行分析,并记录其中;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系统无论多么完善总会有漏网之鱼,分析能力才是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核心能力。
4、头脑风暴:头脑风暴的本质,在于寻求不同的想法,作为问题解决方案的参考;基于②、⑥、⑦,为满足客户不同需求,我们则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种竞品信息及材料工艺信息,对Analyze Processing分析过程提供支撑,可以得到以下目录:
Benchmark&Store 对标及存储
Product Benchmark 产品对标
速腾
迈腾
朗逸
别克君威
别克英朗
通用汽车
大众汽车
Manufacture Processing 制造工艺
钣金工艺
注塑工艺
装配工艺
焊接工艺
涂装工
Material Properties 材料属性
看看世界,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对标项目。现实中的头脑风暴可以是会议,可以是资料翻阅、同样可以是无意间的闲聊。
5、方案排序:知识系统主要是一个存储系统,方案排序往往是针对一个单一事件,单个问题的方案排序一般会存放于Analyze Processing中每个分析过程里面。重大决策往往源自细致的方案排序之后,如果是重大决策可以单独罗列,用以记录其中决策方法及过程,可以得到以下目录:
Great decision 重大决策
Project A 项目决策
Project A 项目造型方案定位决策
Project A 项目市场数据分析及配置定型
Project A 项目结构特性决策
人生如同个人的一个庞大项目,重要的决策同样可以记录在其中。决策时可以参考Standard&Guideline之中标准,越是重大的决策往往无依据可以参考,往往靠的是哲学。
6、所有受影响区域分析:这是一个方案在实施前风险确认步骤,更多的使用场景是在分析的过程之中,知识系统中不单独罗列。
7、可实施计划制定:知识系统中会将项目计划放在 Input&Issue 输入及问题中,作为系统的驱动项,或者放在Analyze Processing 分析过程目录的单品分析解决过程之中。如果是组织或公司,可以在服务器上专门建立文件或用其他手段来传递项目计划节点。
8、执行:知识系统的闭环中,执行往往是一种信息或者指令输出,输出这一动作需要有许多表达技能在后面作为支撑,基于⑧,可以得到以下目录:
Skill&Tools wiki 技能及工具维基
Office
2D tools
3D tools
表达及认知原理
信息和指令的输出,一般会使用邮件或者其他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如果是组织或公司,可以在服务器上专门建立文件用于记录各种指令。
9、确认:基于⑩,实验内容需要有一个记录,用于产品性能证明及为Analyze Processing中的一种分析依据,可以得到以下目录:
Test Report Record 试验标准记录
Project A 试验报告及问题验证报告
Project B 试验报告及问题验证报告
Project C 试验报告及问题验证报告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求不败,任何事情在没有绝对落地之前,不可轻信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工作生活往往也会陷入一场战斗
10、反思:在不同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意外获得一些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同时谁都无法保证在以后项目过程中不会遇到,而且问题类型会多种多样,基于⑪,可以得到以下目录:
Lesson learn 知识提取
Manufacture
Product design
Communication
一个人的强大往往源自于其反思的深度与广度,对于个人知识系统来讲可以将日记作为一种反思工具,添加到Lesson learn目录。lesson learn中的众多反思结果可以固化到Benchmark&Store之中,用以增强自己的“知”。
结合以上最终可以得到以下大目录:
Input & Issue 输入及问题
Standard & Guideline 标准及指导书
Analyze Processing 分析过程
Benchmark & Store 对标及存储
Great decision 重大决策
Skill & Tools wiki 技能及工具维基
Test Report Record 试验标准记录
Lesson learn 知识提取
根据个人使用习惯则有以下目录排序:
Great decision 重大决策
Input & Issue 输入及问题
Analyze Processing 分析过程
Skill & Tools wiki 技能及工具维基
Standard & Guideline 标准及指导书
Benchmark & Store 对标及存储
Test Report Record 试验标准记录
Lesson learn 知识提取
以上就是使用丰田A3逻辑对知识系统的简单推演过程,看着越是简单的事物越是稳定,若想让其达到完全为己所用,则需要长期不间断的修行。
系统的单元——“知”的稳定
在上文中,通过丰田A3方法论,并基于在现实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知识系统框架进行了推演。会发现A3并不是每一个步骤都一定要使用到位的,部分步骤同样可以嵌套在不同层级的A之中,如同《浅析心学知行合一与A3的关系(三)》对5S使用方法一样,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只需要用到整理、整顿、清扫,甚至清扫都可以不使用。
心学中的知行合一,其从字面理解仅仅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即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从提升实践能力。这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讲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意识又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推动事物的发展。在很多时候,只知“知行合一”并无法有效作用于客观世界,因为在于无法直接意会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之间连接的纽带。很多人已经在使用A3,但其自身并不知道自己在使用A3,从未总结过,这就类似于一种动物条件反射,这就导致了无法将经验传播开来。PDCA过于强调“行”,而缺少分析,而A3恰恰补齐了分析与决策的过程,任何事物在处于特定标准之下时,才有正确性可言。
丰田A3方法论,在使用过程中,更像是一种行为动作校核书,其可作为一种类似做事准则的动作依据,只要每个步骤执行到位,必然会形成一个正面的良性循环,但其前提是致良知。其相对稳定的逻辑结构,且较符合人类的行为及认知习惯。以A3逻辑为单元进行层级嵌套,则形成相对稳定的知识系统。类似于之前计算机在发展过程中,放弃模拟算法采用2进制,才有我们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稳定即是一种高效。
知行的不稳定往往源自于混乱而没有章法,而A3恰恰对我们的知行方式立了一个标准,固定稳定合理的逻辑基础,才有系统问题和高效,其是某种流程意义上的JIT。
系统的优化——“知”的精简
在《浅析心学知行合一与A3的关系(三)》中讲到过系统高效源自于内在流程的高效,在刚刚好的时间得到合格的事物,以减少局部障碍而引发的系统整体瘫痪。然而刚刚搭建起来的系统必然是问题百出,或过于臃肿、或者各层级之间缺少有效关联,或者又是关联过多层级不明晰。
在遇到以上这些情况时,都要用5S管理方法进行不断整理、整顿、清扫,整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分类,所以在知识储备同等的情况下,系统分类的合理程度则代表了一个系统的优秀程度,系统的核心是分类,运行准则是JIT。丰田制造模式强调的是日日新,每日一智。系统同样讲究日日功。
终篇总结
王阳明心学的三个核心思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何《浅析心学知行合一与A3的关系》只强调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而心即理却只字未提。以个人观点看来,其三个核心观点的顺序编排应为“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只有至诚之心才得至诚之术,只有先致良知保证内心的稳定,才保证稳定然后才方可让“知行合一"形成一个有效循环,再凭日日之功方可悟的何为”心即理“。
工作既是一种修行,人永远处在修行之中,最终修得的是一种悟,而任何悟都需要建立深刻的认知之上——系统深度优化后的一种产物。
心学源自于儒家,盛行于日本。丰田诸多思想例如A3、5S、JIT、正味动作,在某种程度上源自于知行合一,然后又反哺知行合一,其是一种知继而指导于行。
《浅析心学知行合一与A3的关系(四)》就此告一段落,若有疑问欢迎讨论,限于当前水准有限,若有纰漏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