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榆林还得从在包头住的那段时间说起,从包头坐普通客车四个多小就能到榆林。由于距离的原因,我动了自由行的心,简单在网上做些攻略,2017年10月10日开始四天的榆林之行。走进榆林首选的就是榆林老街,五座古楼和两座大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出乎我的意料,值得一游。
鼓楼,建于明成化九年,台基为陕北窑洞特色,楼高三层,二层悬挂一面大鼓,遇准点辰候,击鼓传时。匾额为‘’北临雁塞‘’。
鼓楼的门洞像一个望远镜,从这头可以望到那头,那种感觉像时空穿越,感受到时光隧道的变化。
钟楼,钟楼带有近代西洋建筑风格,顶部还装饰着钟表。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高三层 24米 ,悬挂着的匾额石刻为民国榆林著名书法家李堂、白介微所书:"蜚英腾茂"、"北临雁塞"、 "南控乌延"、"芹水流芳"、"驼峰拥翠","蜚英腾茂"、"万流仰镜"。楼基砖砌拱洞四通,由底及顶高24米,长20米,宽15米。东侧有大门,门顶筑过桥,可拾阶登楼。楼顶中心建木质重檐八角亭,内悬大钟。2008年9月16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正好横在当街路上,你想越过都不行。我围着钟楼转一圈,仔细端详它的面容,体会西洋的建筑风格。
凯歌楼,创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原名怀德门,是二拓榆阳时的南门,以华美著称。1975文革中拆毁,2006年复建。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巡视榆林时,曾在楼上驻跸,命名为太乙神宫。上有二层木楼建筑,分南北两院,两院各立旗杆一对,南院有牌楼一座。楼之四角均有钟鼓角楼。相传旧时边塞战争结束时,往往在此举行祝捷、献俘、庆功等活动,故有凯歌楼之名。
凯歌楼庄重典雅,让我感觉到那种喜庆和热闹场景在脑海中映现。
万佛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楼内供奉有20公分高的佛像近万尊而得名,是榆林老街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楼。楼基上建二层木质结构楼阁,分南、北两院:南为孔雀明王殿,北为观音殿,两院东西各有三楹配殿。二层主楼均为斗拱飞檐,四角克举,明廊回护。
星明楼,建于明嘉靖年间,全木质方形结构,共三层,高20米,底层为四石基台座,每个石基上竖巨柱7根,共28根柱子支撑全部楼体。其设计精巧,造型独特。1992年4月20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1958年被拆除,2006年复建。文昌阁石台奠基,十字相通。全楼共有4组28根立柱,支撑楼体。楼分三层,顶部为十字歇山。三层楼檐下均悬匾额,分别为“五星会垣”、“天下宗师”与“文昌阁”,为当地著名书法家叶兰一门三代所书。
南门有一段老城墙,历经沧桑,外墙斑驳,里面黄土屹立不倒,当年雄伟关隘恢宏气势犹在。历史上榆林还是首都北京的安全战略屏障,榆林是全国唯一由皇帝钦定城墙高度可以超过北京的城市,榆林与北京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安全共同体。
榆林城倚山临水,街道上楼阁相望,修得玲珑别致,明武宗驻跸榆林时高兴地对随从说:“榆林真乃小北京也!“六楼骑街”是榆林老街的一大特色,这也是榆林城闻名遐迩的一大亮点。所谓“六楼”从南到北依次是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每座楼都有一段沧桑的历史,每条街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