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三秒钟记下以下15个数字,不要求数字顺序:
9、2、8、4、2、7、0、3、1、4、6、5、3、1、5
是不是感觉有些费力呢?那么我们再来用用3秒钟记下以下15个数字
1、2、3、4、5、6、7、8、9、0、1、2、3、4、5
是不是觉得容易了很多。其实两组数字是一样的,只是第二组数字的结构更加有规律。而有规律的事物更加符合我们大脑的思维习惯。
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会遵循两个规律:1.信息量不宜过大;2.有规律的的信息更容易被接收。
我们在解决问题、面临选择以及人沟通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个结构,将所有碎片信息放进去,进行归类,就能够大大减轻大脑的负担,更容易解决问题。而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化”思维。
它的作用在于:
1.帮助我们更全面、更系统地思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方便我们与人沟通,让他人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意思。有些人常说自己沟通能力差,其实本质上不是沟通问题,而是思维问题,几乎不存在思维清晰但是沟通不清的人,因为思维也是沟通的一部分。
3.互联网时代,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如果没有结构化思维,信息只是信息,可如果有了结构化思维,就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调用大脑中的相关信息。
结构化思维是最值得可以训练的能力
那么该如何拥有结构化思维呢?
1.自上而下地找结构:当我们遇到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思考出相应的结构时,就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比如,如果我问你“今天一天你吃了什么”,你可以很快想到一个结构,那就是“早饭,午饭,晚饭”,然后你可以用这个结构,告诉我一天中吃了什么。
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以“方法论”“模型”等形式出现。
倘若有人问你:“如何看待洋酒行业当前所处的宏观大环境?” 宏观环境比较常见的结构时PEST(Political政治层面。Economic经济层面,Social社会层面,Technological技术层面),你可以用这个结构把你的观点放进去。
而如果你不能用结构,可能会发现,你的回答有可能变成这样:“em...总体环境不太好,经济都下滑了。”这种缺乏结构化、凭第一感觉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非常主观,在主导商业决策,沟通的时候弱势就会非常明显。
2.自下而上的归纳提炼结构:当我们遇到从未遇到的问题时,你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就可以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让零散的想法变得结构化。以下有四种方法可以把信息结构化。
第一步:头脑风暴。那一张A4纸,横过来,把你脑中的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碎片想法都列出来。并且,当你觉得都列得差不多的时候,再读一遍这些碎片想法,将类似的进行连线。
第二步:连线分组。根据连线的情况,将想法进行分组。并且,在分组之后,总结一下每组思想的共性,便于下一步提炼结构。
第三步:提炼结构。看一下整理的分组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等等,按照这样的规律,是否需要补充或调整。这一步需要用到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既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来决定分组调整。也就是说,对于你的论述主题,这些分组完全可以代表,同时,这些组之间又不会存在相互包含及重叠。
那么,最后形成的组,其实就是你的结构。
第四步:完善观点。确定了结构之后,看每个结构之下是否还需要补充其他信息,最后完善思路。当然,当你完成了这些信息和观点的结构化之后,你还需要完善一下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