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岸见一郎《被讨厌的勇气》
文‖张爱敏
这是阿德勒的哲学课。今晚结束跟读,你也许会豁然开朗,会变得坚强起来了。
关于作者
岸见一郎,哲学家。
1956年生于京都,高中时期学习哲学。京都大学文学系博士,1989年开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学。日本阿德勒心理协会认定顾问,本书尤其负责原案。
古贺史健,自由作家。
1973年生,以对话创作为专长。近30岁时邂逅阿德勒心理学,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连续数年向岸见一郎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本书以对话录的形式展现,讲述一位老者和青年的“夜生活”。
书中有一智者,有一青年。智者象征着阿德勒,青年就像是个愣头小子,没大没小地不断质问和怀疑着智者的说法。
第一夜: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一样的,然而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同。那么,这些不幸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
人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尽管有些不方便,不自由,但你还是感觉现在的生活方式更好,大概是一直这样的,不做改变比较轻松吧。
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第二夜: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18度井水的故事:井水其实有一个恒定的温度——18度,可是冬天时候我们会觉得井水温暖,夏天则会觉得井水清凉。那么,在井水未变过的温度的时候,这些感觉何来?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的世界中。
阿德勒的心理学不是拥有的心理学,而是使用的心理学。
为什么讨厌自己?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承认错了,不代表你失败了。
第三夜: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吧!
提出了“课题分离”主张,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遇到事情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需要冷静地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那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放下别人的课题,让烦恼轻轻飞走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第四夜: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在英语中,语源上有不可分割的意思,就是不可再分最小单位的意思。那么,具体来讲,什么不可分割?阿德勒反对把精神和身体,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等分开考虑的一切二元论的价值观。把人看作不可分割存在和作为“整体的我”来考虑的方式叫做“整体论”。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在平面地图上,各个国家都会倾向于把自己摆在中心,所以,你会在各个国家的地图上,发现这点。但是在地球仪上,可以根据看的人所处的位置,随时产生无数个中心。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有鼓励才有勇气,有价值就有勇气。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第五夜:认真活在当下
自我接纳:假如做不到就诚实的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将焦点聚焦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工作狂则只是关心人生特定的侧面。也许会辩解说:因为工作忙,所以无暇顾及家庭。但是,这其实是人生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逃避其他责任。因为工作不仅仅是在公司上班,家庭的育儿、兴趣,对社会的贡献,对自己的关爱,爱这些一切都是“工作”,公司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只考虑公司工作,那是一种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只依靠“行为标准”来认可自己的价值。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
从这一刻起,就变得幸福。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