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倾听
昨天谈过说话艺术,今天说说倾听艺术。(其实我说的算不得艺术,只是小小感悟而已。)
有时候,我就想找个人,把我满腹的话告诉他,不需要一个字的安慰,也不需要出谋划策,只需要有一双耳朵,能听进我满腹的委屈,看得懂我满眼的心思。可我又不愿意找我最亲近的朋友,我怕我的情绪垃圾影响她们的好心情,于是,我只好关起门来,自言自语,有时都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病。于是,越胆怯,越封闭;越封闭,越孤独。不免徒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之感。
有人肯定会嗤之以鼻:“文人的闲愁而已!闲得慌!”
其实,不是没有人听我说,而是听了就要指点一二,就要貌似感同深受地发表点看法,似乎这样才是一个朋友应尽的责任。说真的,我也是如此,生怕朋友误解自己没有入耳入心地倾听。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需带副耳朵就行,真的不需巴心巴肝地讲那几句无关痛痒的废话。
每天给一班上完课,课间休息的时候,总有个女孩子要到我跟前来,说说她最近读的书,说说她的感悟。我就认真地听她说,不时点点头,偶尔也赞扬下她的想法,这个孩子就会心满意足地在铃声中又回到座位上。其实,听得多了,就明白这个孩子需要的是我对她的肯定,需要的是老师懂得她热爱读书的喜好。当然,我期待她跟我深层次的交流。
就像倾听别人上课,我更想听到的是:授课老师对学生情感的点燃,灵魂的唤醒,智慧的引领,思维的开发。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新的智慧生成。而我发现更多的老师想感受的是授课老师的激情,是老师对课堂的感染。当然,我理解老师们的需求。更多的老师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的无奈、苟且,已经消耗尽了激情,所以他们需要的是精神的震撼。在无数个平凡的家常课中,老师们已经习惯了波澜不惊。在琐碎的与学生的斗智斗勇中,老师们的激情已消耗殆尽,所以他们更渴望授课老师对课堂氛围的点燃。在听课的时候,不同的人各取所需,有所选择,也有所屏蔽,倾听结果就大相径庭了。
我喜欢肖培东老师的课,他就是在轻轻的缓缓的诱导中,打开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心灯,唤醒学生的情感和智慧,这种课我是佩服的,也是欣赏的,更是愿意效仿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倾听别人的话时,往往也是有所取舍的。当然,面对不同的谈话对象,我们的倾听态度会是截然不同。作为一个平常人,我们只是日常的交流而已,并不一定刻意地去倾听。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带上倾听的耳朵,才能了解学生的心声,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