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层面
---人类意识的三个层面之二
自我层面:不带有完整性的自我觉察。历史上一个最惊人的演化飞跃是自我觉察的出现。这个象征性的自我呈现能力出现在意识的第二个层面上,我们称之为自我层面。在此层面,你可以跨越时间,创造出一个想象世界,这样,所有象征都是用来运作现实世界的无止境模拟。这个转化的历史性果实是令人吃惊的:说话语言、艺术、未来可能性的觉察、科技、城市和其他超越时空的奇迹。
这个伟大的演化飞跃也有它黑暗的一面。或许因为在意识的历史里自我觉察还相对比较新鲜,我们似乎一次只能认出(带有慈悲和连接)意识的一小部分。因此,我最终可能只认出生理身体的“我”,或是团体里的“我们”,而无法认出意识其他部分的“它或是“它们”。在这个选择性认同里,自我层面有一个自我意识但是牺牲了完整性。我们最终将原始意识的不可破坏完整性切割成无止境的二元划分--自己与他人、好与坏、我们与他们一一然后再也无法整合在一起。因此,原始层面的特色是合一性,自我层面则趋向分化(整体进入部分)。
为了清楚了解分化和分离能力的强大优势,我们可以用许多新奇的方式重新组合部分,创造新的完整性。我们可以排列直线性顺序,这会产生有意识的计划、例行公事和思想的分门别类,这些都让改变的速度明显提高。但我们处理的方法不对,于是产生了问题。第一,我们通常打破与大自然的连接进入象征世界:有意识的自我思考通常在神经肌肉锁结的紧绷肌肉和抑制呼吸下进行,从而在生命世界里造成功能上的解离。第二,我们用一种方法认同我们的自我位置,但同时否认场域中其他位置。第三,我们僵化且永久地维持这种单边自我位置,不允许在不同位置上的节奏性转换,虽然这些节奏性转换会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视角。换句话说,我们将自己从生命的完整中分离出来,只为了达成自我觉察。
用生生不息催眠的语言来说,这代表了意识心智从创造性潜意识的更深完整当中解离出来了。从脑神经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基本教义派的企图,通过大脑左半球的意识来加强它的认知理解,并以此作为唯一有效的地图。
麦克·吉尔克里斯特详细描述了大脑右半脑如何创造一个系统性完整的“大师计划”,然后大脑左半脑通过令人佩服的语言、线性、逻辑能力让计划得以实现。当这两者以合作伙伴的方式一起工作时,神奇超凡的创造性就产生了。很不幸的是,左半脑经常性地忽略右半脑,它独自运作着就好像自己的地图就是唯一存在。这可能造成大灾难,因为功能上孤立的左半脑有它自己显而易见的缺点。比如,它只有部分且非直接的身体体验(以及对自然世界),它只呈现它自己的位置(视觉上以及认知上),它倾向无生命的东西多于生命临在。无须多说,这种单边模式在现今世界里非常普遍。
麦克·吉尔克里斯特在他研究的结尾这样说:
左半脑的世界,基于表示性语言和抽象,会产生一种清晰度和操弄事物的力量,已知的、固定的、静止的、隔离的、去情境化的、明显的、在自然中常见的,但最终是无生命的。因此,通过左半脑调配的知识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它有达到完美的优势,但是完美所要付出的代价是最终牺牲空无。
当我们一直练习将自我意识从系统智能的更深平台上解离和限离出来时,这就变成了一个问题。这些自我觉察的解离形式是不要的,尽管它们非常诱人。就像一个成瘾者或是基本教义派理论家,一旦我们被勾上了,就很难放手。我们不再感觉自己是更伟大的无限意识的一部分,反而困在一个静止、自我封闭的狭隘位上。不同观点被切除,证据被忽略,结果就产生了一个更加受限失去平衡的现实。对很多人而言,直等到他们“跌落谷底”,新的选择才变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