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历史上,从昭君出塞到文成公主进藏;从凉州会盟到瓦氏夫人抗倭;从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到锡伯族万里戍边……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伟大史诗,民族团结互助再次得到生动证明。
维护民族团结,挖掘各民族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抗争史。回顾近代历史,帝国主义在中国肆意妄为,残暴欺压各族人民。不堪忍受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毅然投身于救国图存的艰难征程。经过漫长求索,觉醒了的各民族优秀儿女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出席中共一大的水族青年邓恩铭,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从此,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抗争。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之际,各民族放下隔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一支支由各民族优秀青年组成的武装力量千里驰援、共赴国难。中华民族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
维护民族团结,讲述各民族同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有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而“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维护民族团结,珍视各民族同心同德、休戚与共的交流史。亲戚越走越亲,感情越走越近。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才能真正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里面就有大政治,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抓紧做起来。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各族群众必将不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加强团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56个民族共同来开创。在新疆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促进民族团结等工作重点,不断把发展落实到增进团结上,不断凝聚促团结、反分裂的社会共识,就能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