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于表面,我想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呵呵,看了这本书的你也许有完全不一样的看法吧。在养育孩子的众多问题里,作者选取了一个主题成书:做一个不吼不叫的父母。本以为如此聚焦的点作者的论述和看法会更加深入,但是,我看到的是每个问题和看法都提一下然后不了了之,很遗憾!我是多么想知道作者能告诉我“为什么不要再征询孩子的意见了”做更多的有力的阐释啊……
即使如此,看完这本书仍然有收获,对我而言,收获有二。
一是一个词:气质。这个气质和我们平时理解的这个人看上去好有气质有些不一样,作者说气质是行事风格,气质不是“做什么”,也不是“为什么做”,而是“怎么做”是我们的行为方式。每个人与生俱来加后天养成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行事风格。
那么,气质和养育小孩有什么关系?在对待孩子的行为上它给到了我们一个独特的视角,父母的气质是什么,孩子的气质是什么,你和孩子哪方面有冲突?哪方面相处愉快?可能是气质的不同和相同在起着作用。这样可以随时提醒自己,每个个体都不一样,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待问题,如此,对与亲子关系,对于和孩子的联结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一个老方法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新内容。在《游戏力养育》里,有一个情绪触发记录表,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了解自己反思自己的方式,在那本书里情绪触发记录有四个点,包括:触发点、触发时的感受和反应、触发点的来源、接下来的行动。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静的让孩子和父母合作》书中有一个吼叫追踪表,它在情绪触发记录表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之前情绪触发记录表只考虑了自己,而《不吼不叫》里它考虑了对方,对方的反应和感受,譬如孩子对你吼叫或其它情绪行为后的回应和感受,看清楚这一点能够让我们在接受来的行动里做的更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