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村级后备人才储备不够,选择面不广。农村相对有活力和能力的年轻人长年外出务工或经商,受经济利益驱动,他们对当“村官”不感兴趣,有意愿回乡发展的优秀年轻人较少,在家的党员老龄化严重,新党员发展比较困难,想要在农村选择年轻有干劲、群众基础好、讲党性有能力的后备干部比较困难。村级岗位吸引力小,人员流动性大。村级事务繁杂、经常加班压力大,而工资相对较低,加上村级地域广,村干部的出勤、下村等交通成本较大,为了推动工作,有时村干部还需先行垫付一些工作支出,对于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和主要经济来源的村干部来说,在村工作的收入无法满足生活开支所需,所以年轻有文化的村干部大部分选择以基层岗位为“跳板”,一旦考取工作就会离开,文化水平稍低或者年龄稍大无法考公的村干部迫于家庭经济负担、孩子教育等压力选择进城或外出务工,导致组织花了大量精力培养的干部时有流失,干部队伍不稳定。专项经费不足,培育工作不顺利。后备干部试岗人员无法领取财政补贴,村级为了留住人只能利用村集体经济解决试岗期间后备干部的经费保障问题,增加村级经济负担,对于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来说,没有经费试岗培育工作无法推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
一是优化干部选拔方式,扩大选人视野,避免“一刀切”,对于基础条件确实薄弱、人才储备少的村适当降低选人条件,要优先考虑留得下人,确保村级稳定运转,再来对现有村干部进行能力提升,或通过下派干部开展帮带,逐步选配培育后备力量。
二是提升村级岗位吸引力。一方面通过“减法”为村干部松绑减压,持续深化村级明责减负增效,持续推进“一制度四清单”、探索数字化手段实行技术减负,减少各类不必要的培训会、视频会,各类重复、多头报送的表格,避免“这会那会,会会有我,左表右表,表表要填”假忙碌现象,让干部能够轻松上阵干事创业。另一方面通过“加法”为干部鼓励保障,对于经济薄弱的村,合理调配挂村帮扶资金帮助日常运转,避免村干部先行垫资“以私养公”。全面落实村干部薪酬和保险补贴等经济保障,严格执行村干部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提升村干部经济待遇。通过在村干部中推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不断提高村干部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通过政治激励和经济激励,激发青年人才投身村级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真正吸引在外有志青年回乡建设回报家乡,让有志青年政治上有位、事业上有为。
三是加大后备干部培育经费保障。村级后备干部的选育是一项复杂的重大工程,事关基层组织的堡垒力量,影响党和政府方针政策、重要工作的执行落地,各级应加大财政支持,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帮助支持村级解决后备干部选育经费保障问题,让村级能够有底气、有能力开展后备力量选育工作,增加后备人选数量和人才类别覆盖面,以达到优中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