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源于亲子间的依恋关系。
一、依恋是什么:依恋是婴儿和父母相互的强烈的情感联结
当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时,他/她在人生旅途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和抚养者建立起情感依恋。因为,柔弱的小婴儿如果没有抚养者照料,就无法存活。所以,依恋是我们人类延续生命的一种本能。
依恋是我们对于生活中某一特定个体的强烈的情感联系。对于婴儿来说,依恋就是他/她们和抚养者(通常是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情感联结。父母和婴儿之间的依恋是一种相互的联系:婴儿依恋父母,父母同样依恋婴儿。早在婴儿出生以前,父母就开始有依恋的表现:父母感受着胎儿的蹬踢和心跳,为未出生的孩子布置舒适的环境,制定美好的计划。然而,真正的依恋是父母和婴儿在生命最初几个月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最亲密关系。
二、依恋是怎么建立的:
依恋是在婴儿和父母的同步互动中建立的
在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如果父母能够对婴儿细心关照,读懂婴儿的需要并且及时满足他/她,那么婴儿就能够和父母建立起日常生活的协调性。
例如:在婴儿饥渴的时候,妈妈让他/她马上吮吸到甘甜的乳汁;在婴儿开始揉眼睛打呵欠的时候,妈妈给他/她一个温暖舒适的怀抱;在婴儿睡够想要玩的时候,妈妈拿来有趣的玩具并且逗他/她玩。在这种及时反馈的互动中,妈妈能够敏感的读懂婴儿发出的信号并且迅速做出反应来让婴儿感觉到舒服和快乐,婴儿也会以开怀的笑容和喜爱的情感来回应妈妈。
婴儿和妈妈在日常生活的不断实践中,逐渐成为配合更协调的双人舞伴,同时双方对这种关系也更为满意,并最终形成强烈的相互依恋。
三、依恋的发展
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刚出生的宝宝最乖,只要吃饱喝足就睡觉。两三个月的宝宝,谁抱他/她都行,谁逗他/她都会高兴。而六七个月大的宝宝会像“牛皮糖”一样粘着妈妈,一看到妈妈离开就哭得身嘶力竭。为什么宝宝越大越“不好对付”呢?
其实,这就是婴儿依恋的一个发展过程。刚刚出生的小宝宝,出于一个“无社会性阶段”:有奶便是娘,谁给我温暖,给我吃奶,都能够让我感觉舒服。两三个月大的婴儿,开始进入“未分化的依恋阶段”: 任何人抱我,我都会高兴。此时的婴儿能够被任何一个人逗笑,能够接受任何人的照顾。但是他/她一般会对熟悉的人笑的更欢,更能接受日常抚养者的安慰。等到六七个月大的时候,婴儿进入“分化的依恋阶段”:我只要妈妈抱。200多天日日夜夜的照顾,让小婴儿懂得妈妈是最能满足和回应他/她的人,所以他/她只依恋妈妈,同时表现出“粘人”和“怕生”。
“粘人”就是不愿意或者害怕和妈妈分离,这是“分离焦虑”。“怕生”是害怕和抗拒陌生人,这是“陌生人焦虑”。 此时,婴儿首次建立起了真正的依恋。
所以,六七个月大的婴儿,会让妈妈感到迷惑或者烦恼:这个小家伙就连我上个洗手间都要跟着我!其实,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啊,因为他/她开始把妈妈和其他人区别开来了,他/她只跟妈妈建立亲密的情感纽带:于千人万人中,我一眼就认出你,我只想跟你在一起,无论晶莹的泪滴还是无瑕的笑靥都只是为了你。这是多么强烈多么动人的情感啊!除了你的孩子,还有谁会如此强烈的渴望着你呢?
四、依恋的类型
当婴儿长到1岁大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他们和抚养者的依恋状况了。在妈妈离开时,有些宝宝会哭闹不休,甚至于脸色发青或者浑身抽搐,而不接受任何人的抚慰。有些宝宝也会哭,但是反应不至于那么激烈,能够接受别人的抚慰。有些宝宝对妈妈的离开毫无反应。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是因为他们形成了不同依恋类型。
心理学艾斯沃斯使用著名的“陌生情境”测验,把婴儿的依恋类型划分为四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这类婴儿把妈妈当成了“安全基地”,和妈妈在一起时,能够安心的玩耍和探索世界。妈妈离开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当妈妈回来时,他们会张开手臂抱紧妈妈,并且很快就在妈妈的怀抱中得到安慰。
2.抗拒型依恋。这类婴儿随时随刻都要粘紧妈妈,似乎一放手妈妈就会消失。一旦妈妈离开,就会大哭大闹甚至于情绪崩溃。当妈妈回来的时候,他们虽然也希望接近妈妈,但是同时又表现得很生气甚至于不愿意给妈妈抱。
3.回避型依恋。这类婴儿对妈妈表现得比较冷漠,妈妈离开时不哭不闹,妈妈回来时也不理不睬。
4.混乱型依恋。这类孩子奇怪地混合了抗拒型和回避型的依恋模式,似乎对妈妈的态度在接近和回避之间来回摇摆。他们会一时很粘妈妈,一时又对妈妈毫不理睬。
抗拒型、回避型、混乱型的依恋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类型。
五、依恋对童年行为和后续发展的预测
婴儿在1岁左右建立的依恋类型,会对他/她的之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到了幼儿期,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会成为幼儿园里受欢迎的小朋友,他们比较容易和小伙伴们玩得来,好奇心强,喜欢学习。而非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不怎么愿意和同伴一起玩,好奇心不强,不怎么喜欢学习。等到了青少年期,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有更强的社会技能,更好的同伴关系,更有可能获得亲密的朋友。而不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朋友少,人缘不大好,有更多的违纪行为或者心理病态。为人父母之后,安全型依恋的成人更加容易成为敏感和细腻的父母,更加容易在和婴儿的互动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更加能够帮助婴儿形成安全型依恋。而非安全型依恋的成人更加容易养育出非安全型的孩子。
六、依恋对婴儿最重要的影响:
内化了安全感的工作模型
为什么早期的依恋类型,会有如此长远的影响呢?
这是因为,婴儿在和抚养者的不断交往中,形成了一种内部工作模式,即他/她对自己、对别人和对人际关系的一种稳定的看法。敏感、反应及时的照顾会让婴儿知道:只要我需要,妈妈都会在那里。这意味着别人是可以依靠可以信任的,自己是可爱的值得爱的,世界是安全的。这是一种积极的内部工作模式: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这就是安全型依恋背后的工作模式。
而不敏感、忽视甚至虐待的看护模式会让婴儿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别人是不可以信任不可以依靠的,我是一无是处讨人嫌的。这是一种消极的内部工作模式:或者是你不好,或者是我不好,或者是大家都不好。这是不安全型依恋背后的工作模式。
婴儿形成内部工作模式之后,在成长中就会自动自发的使用这种模式来解释事件和形成对人际关系的期望。例如,同样是在生日时收到了礼物又打翻了果汁,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会更多的记住开心的事情,对生活有积极的期待;而非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会更多地记得那些不快乐的事情,对生活的期望比较消极。
总之,内部工作模型一旦在生命早期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并成为人格的一部分,从而对个体终生的亲密关系都产生影响。在安全型依恋背后,是积极的内部工作模式在支持孩子去自信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去和别人建立安全和相互信赖的关系,去成为足够好父母。而在不安全型恋背后,是一个消极的内部工作模型,它让孩子缺乏安全感,难以和别人形成亲密关系,难以成为足够好的父母。
七、结语
生命早期的第一年是如此的重要,因为在这一年里,抚养者和婴儿的互动方式决定了孩子的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让孩子敢于相信他人和世界是安全的,所以他们能勇敢的去探索世界和面对各种挑战,能够去爱自己和爱他人。所以,生命的最初一年,是孩子最需要和父母建立情感联系的时期,是依恋和安全感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以后想和孩子亲近可能会变的得很艰难。所以,好好的珍惜这个时期吧,珍惜有一个小人儿曾经如此渴望你!
孩子能够依依膝下的时光,可能只有十来年。你可能会错过他/她的小学入学仪式,你也可能会错过他/她的大学毕业典礼。但是,请你千万不要错过在生命第一年里的依恋,因为那是他/她毕生幸福和安全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