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想明白了该如何应对集体中消极的学习态度,我做了一次新的尝试!
对于学生上课纪律不好、学习状态不佳、跟任课老师相处恶劣、作业难以按时完成、厌学、逃学这些事,原来我总觉得应该“以毒攻毒”,所以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尝试过用“自习一周”作为处理办法,在那一周当中,我伙同所有老师,全员陪着学生上自习课,寄希望于学生在这种低沉的氛围中能够“顿悟”,发现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有危机感!
在那一周里,学生可能感受到了老师认真的态度,纷纷收敛了爪牙,但是当所有学科均恢复正常上课之后,学生们又找回了之前无法无天的状态,甚至这一回学生们厌学、逃学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经此一事我明白了,惩罚、冷处理都无法唤醒学生心中对于知识和爱的渴望,毕竟乡村的孩子们本就很少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又如何让他们因为失去学习的机会而觉得不安呢?
我能做的、应该做的,是营造知识与爱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知识和爱的价值,在不断的示范和引导中让他们有获取知识的意识,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于是……
我重新给学生进行了小组分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组员,如果小组的积分高,组内的每一个人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在排布座位时,也可以互相坐在一块,彼此支持;如果小组的积分低,违纪情况多,那么周五小组共同留下来学习,同时在座位安排上,几个人的距离会越来越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知道了“同甘共苦”是什么滋味,也明白了只有互相支持才能让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近。可能是有用的吧,至少有学生会告诉我:“我感觉几个人一起背书比一个人背书要简单多了!”
我花了两节课给学生去开班会,班会主旨很简单:现在的努力是为将来谋幸福,这听起来实在像是画饼,于是我们共同讨论了身边的许多案例:“你周围的十五六岁的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在做着怎样的选择?你周围的20来岁的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在做着怎样的选择?这些状态都是大家今后的必然状态吗?”我们共同了解了一个大学生在一天中可以做的事,他可以做出的选择,他能够让自己收获到什么;我给他们讲了我的22年是如何不断的去做出选择,并达成自己的目标的,给他们看了我国50所双一流大学的招生宣传视频。可能是有用的吧,至少有孩子开始问我:“老师,你说我能不能试着用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进深圳大学?”
我花了一个下午重新绘制了班级的黑板报,分了语数外综合四个板块。语文的板块,画上了古代人物、兰花,设置了句子摘抄、每日默写任务;数学的板块,画上了竹子,设置了趣题分享,安排学生每天搜罗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放上去;英语的板块,画上了梅花,有句型分享和单词分享,会在早读时间进行听写;综合板块是菊花,包含历生地政物多科的日常任务,学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内容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每个版块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孩子们互相讨论和设计。可能是有用的吧,至少每天晚上都会有人来问我:“老师,这道题这么做,对吗?”
我不知道这一次的尝试能持续多久,也不知道最终效果几何,能有一份的热爱,便发一分的光亮,再多让一个人有所期待,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