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好处有很多,但其中最大好处莫过于我们清醒的时间更多了,因此也能够做更多的事情。我尝试过早起,而且不止尝试过一次。但经过一年的实践,我发现自己做到过成功早起的情况只有两种,一种是极少能成功地硬逼自己起来,另一种是因为一些重要的事情,不得不起来。比如说因为早上的时候人比较少,所以有时候我会和别人约好了打球,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发现自己几乎每次都能做到准时起床,这可能就是社会压力的作用吧。当然,我知道有些人那真是天赋异禀啊,早起就跟闹着玩儿似的,几乎就不怎么费劲,但我不行,所以我现在早起的策略就是:尽量在早上安排不得不做的事情。
有一点要注意,这里说的“不得不做的事情”是指那种如果不做,就会产生自认为很严重的不良后果的事情。比如说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读书的,所以就把读书时间安排在了早上,但尝试了两三次,我都没能做到早起,还因此耽误了读书。后来一想才发现,对我来说,读书这件事儿即便我今天不做,也不会立刻就有什么不良后果,至少没有足以能逼我起床的不良后果,所以我现在改成了经常和朋友约在早上打球,以此来倒逼自己早起。
这里说个题外的事,在刚尝试早起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早起三小时相比晚睡三小时虽说是一样的,但几乎每次早起都能让我感觉一天好像变得更长了。直到最近我才想明白,一方面在我的潜意识里,已经认为中午十二点是上午和下午的分界线了,而另一方面,我居然觉得下午和晚上是一回事儿,也就是说没有哪个时间点对我来说意味着下午结束了、夜晚到来了。那如此一想,这个现象的完整逻辑其实就是:
如果我是早上9点起床的,那离十二点就只剩三个小时了。而我的潜意识已经认为,一旦过了十二点就意味着这一天已经过去一半了。然后我就会拿十二点之前和之后的成果进行对比,但满打满算,上午能做事的时间也只有三个小时,和下午相比,自然就会显得没有效率。长期下来,这种上午的相对低效率就变成了一个问题,因此我会变得对此更敏感。这时候如果我早起了三个小时,上午的效率就翻倍了,我也因为之前的敏感察觉到了这种提升,甚至夸大了这种提升,而且还会有一种解决问题的快感。但如果是晚睡了三个小时,一是加剧了上午和下午在效率上的不平衡,所以功过相抵,我不会感到太高兴;二是在我看来下午的效率并不是问题,因此对这增加的三小时也并不敏感;三是不会产生那种解决问题的快感。而最重要的是,这一套逻辑的主要部分都是发生在潜意识的,如此想来,我都有点害怕我的潜意识了……
回归正题,上面提到了,早起的最大好处是增加了我们清醒的时间,因此我们也能做更多事情了。那如此说来,我们可能没必要非得逼着自己早起啊。我在《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中看到,人类的生物钟是更易于延长的,也就是说相比于早起,晚睡对我们来说更容易做到。
我之前看到过很多人都说要想早起,你就得先做到早睡。我也对此深信不疑,所以在尝试早起的那一年时间里,我基本上都是在二十二点前后上床睡觉的。有一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我,正因为担心明天能否做到早起而感到烦躁的时候,突然脑子里就蹦出来一个想法,如果明天早上我还起不来,甚至以后都养不成早起这个习惯了,那我晚睡不一样吗?想到这儿,我还真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发现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晚睡和早起的效果还真是一样的。进一步说,如果我今天晚睡了三个小时,明天再碰巧做到了早起三个小时,那岂不是更牛X了?当然,这种情况下,睡眠时间肯定是不够的。但我可以补觉啊,也就是说,如果我今天做到了晚睡加早起,那明天我就早些睡,如果睡得好,能早起就早起,不能早起就算了。
至此,总结一下。首先对我来说最好的早起策略就是:尽量在早上安排不得不做的事情。其次无论我的状态如何,每天都会定好早上六点的闹钟,尽量做到早起。再次我会根据自己的状态来决定当天是早睡还是晚睡。最后如果出现像严重缺觉、太累或生病等特殊情况,我就会同时放弃晚睡和早起,来给自己补觉。
我经过尝试,发现这种晚睡加早起的方法确实挺管用的。至少它既保证了效率,又减少了早起的压力,因为一方面晚睡对我来说很容易做到,另一方面,在晚睡的情况下,做不到早起我也觉得没关系。但如果做到了,那就属于意外收获了,我只会更开心。虽然从逻辑上讲,这个办法肯定只适合一部分人,但我很幸运,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