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其实也是会有负担的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很多人都第一反应我应该是那个最幸福最受宠的那个孩子。但是很不幸的是我从小到大完全没有精力感受和体会那部分家人的照顾与爱。
因为爸爸妈妈在40多岁后才生养了我,父母除了养育我,还需要面对并不富裕的家境,以及所有家人的生计压力。妈妈会常常和我唠叨生活的不易,养孩子的艰辛,家里每天都有出不抵收的风险,最后总是会不经意的加上那么一句还要养你。
孩子的想法是很天真的,她总是会直接的解读大人的意思。
小时候,我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
慢慢地,我感觉自己就是家里很重的一个负担,如果没有我,我们的家境应该就会好。所以我开始变得尽量不给父母带来更多的麻烦。饿了不吱声,不管爸妈忙到多晚,我可以抗饿到妈妈做好最后一道菜,并且爸爸妈妈上桌后才开始动筷。开学了小朋友们买了新衣服,我会和爸爸妈妈说,我不需要买衣服,我穿去年的就好了,尽管特别害怕去了学校别人看不起我,你看她的衣服都洗的发白了。而对于零用钱,从来是不需要的,不管需不需要买学习资料,够不够,爸妈给多少就是多少,有时候爸爸稍微给我多了一些,我会告诉他我不需要这么多。
2渐渐地,不需要成了一种习性反应
不需要买好看的衣服,不需要买零食,几乎每次逛超市,面对那些琳琅满目的零食,我没有任何来的欲望,我现在偶尔买的那几样零食,还是大学时候朋友经常买的那几样,那是因为我经常陪她们逛超市,她们买了很多,我不好意思不买。
那个时候,她们总是说每次出去我都是花钱最少,她们很有罪恶感,为了减轻他们的罪恶感,我也会机械性的买些。
不需要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欲望,只是不需要会让自己隔离掉很多痛苦的感受,也能够给别人一个合理的解释。
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不能尽情的表达和满足自己的需要的那种痛苦和挣扎。
当别的小朋友可以哭着喊着跟着爸妈的后面追着要零食的时候,我是有多么的羡慕,而我想吃一根5毛钱的冰棒,多少次话到了嘴边被自己活生生的咽下去了。
我特别害怕别人说我自私,说我只会考虑自己的需要,你考虑他人。最终我羞于”提出自己的需要,照顾自己的需要“。当别人问我要不要干嘛的时候,我会给别人的印象是别别扭扭的,有时候也会把人气个半死。
3忽略需要是让自责最好的安放
格式塔的书里说到:
有创伤经历的来访者往往很难自我宽恕。尤其是受童年受虐经历的影响,他们通常充满自责或自罪的核心信念或内射。他们还可能羞于“自我照料”。忽略或否认自己的需要,是他们用以应对内在渴求他人宽恕的最佳选择。
自责不是一味地追求他人的宽恕,也需要面对自己的不放过,宽恕自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容易。
以前我常常会以为是别人忽略和否认了我的需要,自己面对强大的对方,无力表达自己的需要。最近才发现,觉得自己是拖累和包袱,给爸妈带来无尽的苦难,这种创伤体验,让我选择通过否认自己的需要,以应对内在渴求他人宽恕。
我做的很多事情,别人觉得我很厉害的事情,都不是出于自己的喜欢,而是为了赎罪,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宽恕。
也许,我真正需要的不是别人的宽恕,而是发展自我宽恕的能力。
4自我宽恕的小练习
回想曾对自己的一些极端苛责的要求。同时想象一个好友或者你可爱的孩子在自己的身边,体会他/她给你带来的温暖感受。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他们也像你一样苛责自己,你将会对他们说什么?请你持续关注你准备对他们说的温柔体贴的话语以及伴随的温暖爱意(至少10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