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杜甫在困居长安时期的一些事情,还给我们说明了杜甫从长安出发并不是准备去成都,而是准备去甘肃投奔他的侄子,当时我也在想,他为什么不去成都呢?成都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他为什么就不去那里呢?如果有人会读心术就好了,可以读懂杜甫的内心到底在想什么,可惜我不是那样的人,所以我当然不知道杜甫在想什么。
经过老师带我们学习杜甫课程之后,我对杜甫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增长。
以前:杜甫。晚唐诗人。经历过安史之乱,记录了安史之乱人们的日常生活。
现在: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也是儒家人士。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过得很悲催。他的人生经历,读来比他的诗还要催人泪下。安史之乱过后,他举家去甘肃投奔他的侄子。在那里住上三个月就走了,从秦岭一直走到成都。
在杜甫控居长安时期的过程中,写了三首古诗。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是前出塞。我喜欢前出塞,不仅仅因为我在古诗上大做文章,同时我也是一个军迷,不喜欢打仗之类的古诗,还能喜欢什么呢?之前我还不知道杜甫为什么突如其来就写了这么一首古诗,但是现在我知道了,是因为他是在安史之乱时期看到了那些那些士兵骑着马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就写出了这样的一首前出塞。
都说性格即命运,杜甫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但是老师却问我们杜甫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我可真不知道啊,如果是杜甫本人的话,有可能他自己就是改变不了他的命运,因为我也不知道杜甫在当时选择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但是如果是我的话,我有可能会改变他的命运的。我不管你们怎么说?反正如果是我的话,杜甫就不会活的那么窝囊,那么颠沛流离了。
首先我会抛弃那些无聊的政治,找一个深山隐居在深山中,每天上山打猎,在小河边野炊,每天饮酒作诗,图个悠哉游哉。
如果就像这样生活下去的话,就不会像原来那个杜甫四十多岁就死掉了。如果就像这样,生活下去的话,有可能还会活到一百八十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