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学习积极心理学,都是理论性的干货,弄得我不知所以然,什么情绪什么心流什么认知架构,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让我像一个心理学家那样思考,估计是痴心妄想了。我还是继续我的思考方式,用我的故事注解一下我学到的东西。
在N多年前,我是一个容易被激惹的人,记得有次被人辱骂,那个女人坐在办公室里,满嘴污言秽语,我很气愤,呼吸急促,感觉怒火冲进了脑子,可我找不到如何处理的办法,一肚子气无处发泄。
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了好多次,后来我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既然我改变不了自己的情感,我可以控制情感引发的身体反应。
情绪反应包括了主观感受和身体反应,通过改变呼吸节奏和呼吸深度,来让呼吸平稳心率变慢。这样很快我的情感反应也慢慢消退了。
可是这种方法是建立在情绪发生以后的处理上——出现情绪,用来缓解或者解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才知道心理学还有一种学说,也就是认知心理学,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更详细一点也就是通过分析,对事情赋予意义,进而激发的情绪也可以有不同变化。
举个例子,有人当面指出我的缺点这件事。在小时候,我会因为他说的内容感到羞愧不已。
长大一点,叛逆期,我会因为他的话感到愤怒,因为我不一定需要听他唠叨。
在进入社会以后,我学会了看人,首先看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背景,以及他说这些话的动机,内容反而成了验证自己推断的证据。
现在,我会抛去一切外在的因素,首先站在客观的角度,考虑他说的是否真实,我寻求别人的看法来验证他说的,是否是真实的,假如是全部真实或者部分是真实,我会寻找改变的办法,因为改正缺点真的会让我进步。
在对一个事情不断认知、不断重新赋予意义以后,别人的指责也不会引起我的剧烈情绪反应了。
这一切想法居然是看了小猪佩奇第一集得来的。
猪爸爸去参加跳泥坑大赛,它对佩奇说:
”学习跳泥坑,你要先像泥坑那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