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一个专门策划夺嫡的阴谋家?

有历史发明家称,“房谋杜断”主要指房杜两个人出主意帮李世民夺嫡。

房谋杜断,所谋、所断的,不排除有夺嫡内容,但主要应该指军事谋略。

1、李世民说了,房玄龄自谦把功劳让归于他:“譬如【玄龄等功臣】,虽有益于国,能自谦让归之于朕。”

开国才叫功臣。所以这里明显指开国时期,房玄龄作为总参谋长的功劳。

难道历史发明家认为,这个“功劳”指算计李建成的“阴谋诡计”么?

如果是“阴谋诡计”内容,李世民会把这个叫作“归功于朕”吗?

2、李世民还盖章“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共取天下”,难道这也是指玄武门吗?

按照历史发明家的说法,难道是李建成害得他们“出百死,得一生”的?难道他们想说,李建成是勾结外敌的奸细?

李世民说,“今玄龄等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

“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已经说了是“平定天下”之事。

3、李世民与房玄龄商议事情,房玄龄说杜如晦善于决断,杜如晦来了,剖断如流,用了房玄龄其中一个主意:

“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应该也是军谋为主。

(1)杜如晦传里说,他“后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尝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

“剖断如流”,应该是就是指“杜断”;“军国多事”,已经点明了是军谋。

(2)李世民的“夺嫡圈”心腹共有三个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如果是商量“夺嫡”内容,那么应该也有长孙无忌参与。这里看起来好像没有长孙无忌的参与,应该是商议军谋。

(3)这件事应该发生在李世民与杜如晦还不太熟的时候,应该是刚刚征伐天下的时期。

4、李世民与房玄龄初见之时,李家刚刚起兵两三个月,李世民与房玄龄一见如故,把他引为谋主。

“隰城尉房玄龄谒世民于军门,世民一见如旧识,署记室参军,引为谋主。”

按照正常逻辑,李家刚开始征战天下,李世民给自己找“谋主”时,看重的肯定是军事谋略,而不是要专门雇佣一个“阴谋家”。

且史书盖章房玄龄【征伐未尝不从】,一直陪着李世民南征北战。

如果房玄龄是专门出主意夺嫡的阴谋家,专门呆在长安对付李建成不是更好?用得着“征伐未尝不从”,一直随军?

5、贞观时期,李世民任用房玄龄为首辅二十多年,几乎覆盖了整个贞观时期。

如果房玄龄在开国时期,主要是一个专搞阴谋诡计的“阴谋家”,而非一个军事谋略家,李世民能放心让他主管朝政二十多年?

6、历朝历代,人们都认可房玄龄“总参谋长”的身份和功劳。一千多年来的历史共识、定论,岂容几个历史发明家随意推翻?

《旧唐书·德宗本纪》:丁酉,令详定国初以来将相功臣房玄龄等一百八十七人,据功绩分为三等。

宋代邵雍在《偶得吟》中写道:皋陶遇舜,伊尹逢汤。武丁得傅,文王获姜。齐知管仲,汉识张良。【诸葛开蜀,玄龄启唐。 】

明初翰林朱允升,见到李善长就拍马屁说,“唐室纪功,玄龄居李靖之上”,将他比作房玄龄。

黄哲也给李善长写马屁诗称“吾君神武定中朝,丞相勋名冠百僚。汉室兴王推邓禹,唐宗开国任房乔”,将他比作房玄龄。

杨守陈在赞美刘伯温时,将他和汉朝张良、唐朝房玄龄相提并论,称他们为“佐命元勋”。

房玄龄是一个卓越的军事谋略家,也是大唐开国时期的总参谋长,他可能也参与了“夺嫡”之密谋,这并不冲突。

不可否认,唐人确实也对房玄龄多有编排。

1、编排他推荐人,帮李世民骗《兰亭集序》

上谓侍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寤寐。此僧耆年,又无所用。若得一智略之士,设谋计取之必获。”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

2、编排他是李世民身边,帮闲凑趣的

唐王显,与文武皇帝有严子陵之旧,每掣褌为戏,将帽为欢。帝微时,常戏曰:“王显抵老不作茧。”及帝登极而显谒,因奏曰:“臣今日得作茧耶?”帝笑曰:“未可知也。”召其三子,皆授五品,显独不及。谓曰:“卿无贵相,朕非为卿惜也!”曰:“朝贵而夕死足矣。”时仆射房玄龄曰:“陛下既有龙潜之旧,何不试与之。”帝与之三品,取紫袍金带赐之,其夜卒。(出《朝野佥载》)

3、编排他有乱贼潜质

柳宗元《龙城录》:房玄龄有大誉

房玄龄幼稚日王通说其父,谓此细眼奴非立忠志则为乱贼,辅帝者则为儒师,绰有大誉矣。

4、编排他年轻时候,就在思考霍光废立帝王的事情。

房玄龄曰:“书云霍光废帝举帝,何谓也?”子曰:“何必霍光?古之大臣,废昏举明,所以康天下也。”

但是,编排此段对话的人,也借“文中子”之口,明确指出,“何必霍光?古之大臣,废昏举明,所以康天下也”,认为明主坐江山才是天下大幸。

如果这段对话是唐人编排出来影射玄武门事件的,那么表达的中心意思其实是赞成明主坐江山,赞成玄武门。

需要注意的是:

1、武德期间为“夺嫡”所做的准备,主要在于积攒功劳、积聚军心、民心。

虽然秦王府功臣集团,一开始的目的是想让李世民正常上位,而非把李渊赶下台。

但这些准备,正好为玄武门后把李渊赶下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聚人心”的谋略,多是“阳谋”,而非“阴谋”。

2、除了玄武门这件“争议事件”外,房玄龄再无其他“污点”,做的贡献、好事却不可胜数,史书盖章其“功蒙百年”。

作为一个主管朝政20多年的政治家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

3、房玄龄因玄武门之事,受到批判和讽刺,在明初封建礼教加强后,不再符合当时人的价值观,官方虽然认可他是唐臣第一,但不会对他进行太多宣传。

我认为,我们应该正视其开国、治国的历史功绩,并尽量用现代眼光去重新看待他在夺嫡、玄武门事件中的所作所为。

房玄龄支持李世民上位,未必全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并报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

可以代入想象一下,房玄龄遇见李世民之前,一直郁郁不得志。37岁那年,18岁的李世民见了他,对他一见如故,还让他当了自己集团的首席幕僚和大管家,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深恩厚德,即使他一开始就策划着帮李世民夺嫡,也并非难以理解。

房玄龄对李世民的知遇之恩,一直感念在心。墓志铭中写,他一开始就自掏腰包收购图册:

太宗时称元帅,乃命公为记室。于是临戎习礼,奉翊司隶章;轻出余资,预表收图之之志。

贞观21年(房玄龄病逝于贞观22年,李世民病逝于贞观23年),房玄龄在造佛坐像时,在许愿文中写道“祝皇帝常登安乐”,祝愿李世民平安快乐。佛像现存于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可见对李世民的感恩之心,伴随了房玄龄一生。

回复对房玄龄的各种质疑与争议

(一)、房玄龄是个“马屁精”吗?

我认为,房玄龄吹捧、附和领导的本事,其实不太高,他能长期身居高位,靠的应该是真本事。看这段就知道了。

李世民:(说了一大段)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

房玄龄代表群臣发言:功劳是陛下的,陛下要有始有终啊。(其实按常理,他应该接过话,大大吹捧李世民一顿的,但他没有。)

李世民:(见没人吹他,开始大段大段“自吹自擂”,不过说的都是大实话呀):blablablablabla

《贞观政要》:

贞观九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端拱无为,四夷咸服,岂朕一人之所致,实赖诸公之力耳!当思善始令终,永固鸿业,子子孙孙,递相辅翼。使丰功厚利施于来叶,令数百年后读我国史,鸿勋茂业粲然可观,岂惟称隆周、炎汉及建武、永平故事而已哉!”

房玄龄因进曰:“陛下撝挹之志,推功群下,致理升平,本关圣德,臣下何力之有?惟愿陛下有始有卒,则天下永赖。”

太宗又曰:“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但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少从戎旅,不暇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子孝臣忠,此又文过于古也。昔周、秦以降,戎狄内侵,今戎狄稽颡,皆为臣妾,此又怀远胜古也。此三者,朕何德以堪之?既有此功业,何得不善始慎终耶!”

(二)、“房谋杜断”,所以房玄龄不敢决断?

“房谋杜断”是指开国时期,房杜参与军谋,决策权当然在主帅李世民手里。

因为善于谋略,所以是不敢担责任的胆小的人,这个逻辑,我不敢苟同。

有时候聪明人就是这样,思考得比别人多,一件事能拿出五六个主意来:风险小的收益小的;风险大收益大的;要依靠巧合因素的,等等。

一个谋士,多拿出几个主意让领导选,这不是证明这个谋士很优秀吗?

房玄龄当宰相时,和当谋士时,又不一样。这是两个职业。

房玄龄传盖章: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墓志盖章:当朝作纪,巨细平分;体国推诚,鸿纤必举。

房玄龄贞观时期主管朝政,难道不做决断?

杜如晦贞观四年已经病逝了。房玄龄总不能把所有的大事小事都让李世民决断吧?这是想累死李世民?

贞观五年,房玄龄不听萧瑀的,萧瑀还不高兴了。这事儿萧瑀传就有。

而且,李世民出去巡游、打仗,都是房玄龄监国、居守,各种史料可以证明。

(三)、房玄龄凌烟阁排第五,所以功劳不大?

凌烟阁排名并不是按照功劳大小来的,而是在李世民选出24名功臣之后,按照当时的官爵(最高虚衔)排名的。

当时已经去世并获得【死后赠官】的人,自然可以凭借【死后赠官】优势,排到前面。

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太尉高于司徒,司徒高于司空。

贞观十七年画凌烟阁之时,太尉空阙,外戚长孙无忌是司徒,房玄龄是司空。已经去世的李孝恭、杜如晦、魏征三人,去世后的赠官是“赠司空”。

1、司徒、赵国公无忌

2、【故】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孝恭

3、【故】司空、莱国成公如晦

4、【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征

5、司空、梁国公玄龄

虽然房玄龄当时才是真正的司空,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是“赠司空”,【死后赠官】含金量远远不如真正的官职,但出于死者为大的原则,房玄龄排在第五。(房玄龄死后被赠太尉。)

(四)、玄武门之前,李世民第一次派人去请刚被赶出府外的房杜,他们不回去,李世民给了使者刀,让他们第二次去请。房杜不想参加玄武门吗?李世民想杀了房杜吗?

我觉得没有。

玄武门之前,房杜被李渊赶出了秦王府,李世民要策划玄武门之变,找人请房杜回来。

但是房杜怕李世民没有下定决心,故意不回去(为了帮李世民下决心,房杜可能还给使者说了一些激怒李世民的话,估计是什么难听说什么,可以自行想象)。

李世民是为了表示自己已经下定决心,才让人拿刀表决心。(这里是我主观猜测,你也可以猜李世民就是想杀他们,主观猜测不必杠)

房玄龄怎么会不支持玄武门?还用被逼着回去?

1、杀李建成,就是他在李世民中毒吐血后,第一个提出的。

2、房玄龄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全介绍进了秦王府,和李世民捆绑很深。

而且李建成恨房玄龄恨得牙根痒痒。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李建成上台,房玄龄肯定要完蛋。

3、房玄龄可是功臣集团的谋主,却被李渊赶走,什么都没有。

玄武门能让他夺回应得的一切,他高兴都来不急,哪会不支持?只是他怕李世民没有下定杀兄的决心,故意说难听的话,激怒李世民而已。

(五)房玄龄为什么受到批判?

房玄龄在古代确实因玄武门受到过批判,【我认为】这也是他为何实绩如此硬,在明清,却较少被宣传的原因之一。

咏史下·房玄龄 陈普[宋]

周公制礼凤凰鸣,渠肯抽戈指建成。

李勣牛山犹雨露,玄龄夜气失澄清。

陈普自注:房玄龄首劝世民杀建成、元吉,唯李靖、李世勣不与。(其实按一派史料,李靖、李世勣都要帮忙;按另一派史料,李靖、李世勣“中立”,不参与但也不告发李世民,其实还是倾向李世民。)

《资治通鉴》对相关史料的取舍依据:

考异曰:统纪云:「秦王惧,不知所为。李靖、李绩数言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刘餗小说:「太宗将诛萧墙之恶以主社稷,谋於卫公靖,靖辞;谋於英公徐绩,绩亦辞。帝由是珍此二人。」二说未知谁得其实。然刘说近厚,有益风化,故从之。

有人批判房玄龄“首发乱谋”之“奸”:

杨简(南宋)《慈湖遗书》:

【玄龄乃首发乱谋,】如晦赞决。

【玄龄首谋,借周公以文其奸。其辞则周公也,其情则非周公也。】

【启奸雄自便之门,开后世恶逆之路,君子惧焉。】

(六)房玄龄是个“坏人”吗?

1、东宫宴会,李建成给李世民毒酒喝,李世民差点死了。李世民在卧室里吐血,房玄龄才急了,说要杀李建成。之前他只是打算让李渊换太子而已。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房玄龄谓无忌曰:“祸隙已芽,败不旋踵矣。夫就大计者遗细行,周公所以绌管、蔡也。”遂俱入白王,请先事诛之,王未许。】 ​

2、李建成、李元吉并非不想杀李世民。李元吉劝李渊杀李世民,李渊说没借口杀。

李建成、李元吉还策划了昆明池计划,打算杀了李世民,坑杀秦王府武将。不过没成功。

3、代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房玄龄,你不会帮着李世民夺嫡吗?

当时,李渊、李建成都蹲在长安,让李世民出去打仗,大半个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的。

李世民要是当不上太子,李建成以后上位了,李世民能有好果子吃?秦王府功臣集团能有好果子吃?

即使房玄龄一开始就想帮李世民夺嫡,也是防患于未然啊。

4、如果“吃醋”野史是真的,那房玄龄夫妇确实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很符合现代的观念。

房玄龄回家和女儿商量国事,这是他女婿墓志里写的,是史实;

他主编的《晋书》,因为赞扬才女、妒妇,被明朝人批判。

他的重商思想(相对封建社会而言),也和现代接轨;

下班了领着同事去听高僧讲座,也很现代化。

房玄龄不仅实绩硬,【我认为】他人品也过硬。可惜玄武门毁所有,不能当先进典范了。

而且,他不仅仅是玄武门的问题,他至少在李世民19岁的时候(相遇时李世民18岁),就筹划着帮李世民夺嫡了。

这种行为不被古人待见。不过我认为没什么,应该用现代思想去看。

(七)、房玄龄的遗表有什么亮点?

1、他提出了“三不征”战略,说了啥样的国家该征讨,啥样的不该,对后世处理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

【向使高丽违失臣节,陛下诛之可也;侵扰百姓,而陛下灭之可也;久长能为中国患,而陛下除之可也。有一于此,虽日杀万夫,不足为愧。】

2、有一句怒骂高丽的话,经常被人引用:

彼高丽者,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古来以鱼鳖畜之,宜从阔略。

3、说他为李世民感到骄傲,这句话很感人:微臣深为陛下惜之重之,爱之宝之。

(八)、李治时期的房遗爱谋反案,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房遗爱谋反案是冤案,主要因为:

1、从李治的一贯行为来看,他就是要干掉故李泰党、托孤大臣、有名望宗室等各类群体,他也确实这么干了。房玄龄贞观时期主政20多年,不可能没有门生故吏,房家也是他的目标之一。

2、此案没有走正常审理程序。

3、供词漏洞:高阳公主为啥要帮房遗爱夺爵位?夺爵位,能给皇帝留下什么好印象?还不如让房遗爱好好努力。

4、供词漏洞:房遗直为啥要去告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投鼠忌器,这样他能捞到什么好处?

5、供词漏洞:高阳公主一边夺房遗直爵位,一边谋反。都想谋反了,还夺爵干啥?谋反成功什么没有?或者想夺爵位,那就是不想谋反啊。

6、房玄龄三子二女,李世民和他结了三门皇亲:让他二儿子娶了高阳公主,三儿子娶了李世民弟弟李元景的女儿,一个女儿嫁给了李世民另一个弟弟李元嘉。

供词中说,高阳要谋反,要推举李元景当皇帝。推举李元景,房家只能当新皇帝的女婿而已,还不如推举李元嘉呢,好歹房玄龄女儿嫁给她了,这层关系更近啊。

其实,李元景是李渊的第六个儿子,也是当时李渊活着的儿子中,最大的了。李元景是宗室庶长子,估计在宗室里有些地位。供词说高阳推举他,这是为了把他一起清理掉。

7、许敬宗说过,房遗爱谋反根本不可能成功:遗爱乳臭儿,与一女子谋反,势何所成!

8、贞观时期,李承乾脚疾,且作得有点过火,有一段时间李世民考虑过李泰(时泰有宠,太子承乾多过失,太宗微有废立之意),房遗爱也是他给李泰的人(证据就是,房遗爱是李泰党,但是李泰被李世民放弃后,李泰党都没事。房遗爱的父亲房玄龄,还是接着当首相,李世民对房遗爱更好了。按逻辑看,估计是李世民扶持过李泰一段时间,后来又放弃了李泰,所以李泰党都没事。)

后来李世民立了李治,他觉得李治是个仁慈的人,且没有和李承乾、李泰争斗过,应该不会怎么样的,所有人都能保全。

但是李治上台后,通过高阳公主、房遗爱一案,清洗掉了房家、故李泰党、宗室庶长子。不过,这也是历史规律,不必过分苛责。

9、【辟谣】确凿史料证明,辩机曾在永徽年间翻译经书。高阳和辩机偷情一事,《旧唐书》没有记载,是后人编造的,不是历史。

宋人在修史之时,多抄笔记小说,把这件事抄进了《新唐书》、《资治通鉴》。

《大唐內典錄》、《开元释教录》、《宋高僧传》记载,辩机在【永徽元年】参与翻译《本事经》七卷,根本不可能在贞观23年被李世民腰斩。

《宋高僧传》:即居慈恩寺也,同普光寺栖玄、广福寺明濬、【会昌寺辩机】、终南山丰德寺道宣,同执笔缀文,翻译《本事经》七卷。

《大唐內典錄》及《开元释教录》中记载:

《本事经》(七卷九十四纸),唐永徽年玄奘于长安译。

《本事经》七卷,(见内典录,永徽元年年九月十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十一月八日毕,沙门静迈、神昉等笔受)。

(九)、为什么房玄龄推荐人才,值得称道?

房玄龄发现、推荐人才,还是有超过职权范围的热情的。

举三个例子吧:

1、李世民征辽期间,房玄龄监国。这时候,有人来了,说自己能出谋划策,房玄龄不仅接见了他,还把他送去了李世民那里。

房玄龄和这个人的故事,本来就非同一般。因为很多高官根本不接见来出主意的人。

2、有个“州举童子”很有才,房玄龄听说了,都要专门叫来,考考他。

【《新唐书》:半千始名余庆,生而孤,为从父鞠爱,鹴草通书史。客晋州,州举童子,房玄龄异之,对诏高第,已能讲《易》、《老子》。】

3、裴行俭那时候是宏文生,因为苦学,被房玄龄注意到,房玄龄专门去询问、鼓励他。

《赠太尉裴公神道碑》

(裴行俭)以高荫为宏文生,绝事笃学,累年不举,房仆射异而问焉,对曰:「隋室丧乱,家乏典籍,馆有良书,控讨未遍,故少留耳。」梁公惊曰:「骥子志气凌,当一日千里。」

我觉得这三点,在封建时期,还是有能让人称道的地方的。

(十)、什么是唐初三省制度?

三省长官上午来政事堂开会,下午各回各省办公。

政事堂是三省长官议论朝政的地方,是群相开会的地方,除了三省长官,还有一些官员也能来讨论朝政。

因为每个人的意见是不同的,肯定要有一个最后拍板的。

政事堂有一个主管,一般把这个叫做首相。

皇帝不在的时候,一般就是这个人最后拍板。

(大事件是皇帝决定,但大部分时候,要处理的都是中等的事情、小的事情,皇帝并不亲自过问所有的事情)

然后,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中书省和门下省有自己的权力。

这和后来的中书门下体制是不同的,中书门下体制下,尚书省长官只能执行,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

掌握了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这基本就是大部分相权了。唐初宰相相权较大,后来的皇帝一直致力于削弱相权。

(十一)、房玄龄管李世民的小修缮,李世民冲他发脾气,是否是李世民的错误?

其实这件事房玄龄到底该不该管,也说不清,李世民一开始认为不该管,房玄龄一听觉得有道理,就道歉。魏征认为该管,李世民一听,觉得魏征说的有道理。

其实有些事情不能看表面,这件事不是李世民的错。房玄龄人设就是啥都要管着。

房玄龄从遇到18岁的李世民开始,就什么都要管着:出谋划策,统计东西,秦王府人事,等等等。

贞观时期他还这样(说难听点,有点“控制欲”),李世民搞个小修缮他也要管,李世民才生气了(可能李世民觉得自己不是“孩子”了)。结合这些来看,和单纯看史料,感受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贞观十九年,李世民接见玄奘,房玄龄建议说,最好把李世民的【百金云水磨衲袈裟】送给玄奘。

《学佛考训》:贞观十九年召见三藏法师于鸾仪殿,【从平章房玄龄之请也】,又赐法师百金磨衲并宝剃刀尊重无比

房玄龄这都要管着李世民赏人啥东西了,可见平时是什么作风。

李世民隔上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八年)才发一次脾气,能证明很苛刻?

李世民因为房玄龄管他的“小修缮”发脾气,估计不是因为这一件小事,可能之前房玄龄管了很多很多小事,积累起来,李世民被管得受不了,才发作了。

而且魏征一说李世民不对,李世民马上也觉得自己不对了。这件事不正是证明贞观君臣很合家欢么。

对了,《西游记》中黑熊精抢去的宝贝袈裟,历史原型就是李世民送给玄奘的“百金云水磨衲袈裟”。

所以有时候只看部分史料,和考虑全貌后再分析,感觉会截然不同。

(十二)、李世民不给宰相“相权”?

1、李世民说吴王的长史没有管住吴王出去打猎,所以吴王的长史要治罪。

柳范为了给权万纪求情,开口就说,陛下也出去打猎,都是房玄龄没有管好陛下,不能只治罪吴王的长史。

(柳范以首相房玄龄之于李世民,对比长史之于皇子,其实不太对应。长史对皇子有教导之责,首辅对皇帝没有那么大的教导之责,还是不一样的。)

在柳范眼里,李世民出去打猎,都怪房玄龄没有管好。由正常逻辑去想想,房玄龄肯定有“相权”啊,不然柳范会这么说?

《资治通鉴》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上曰:“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匡正,罪当死。”【柳范曰:“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

上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独引范谓曰:“何面折我?”对曰:“陛下仁明,臣不敢不尽愚直。”上悦。

2、贞观五年,因为房玄龄在政事堂会议上多不采纳萧瑀的意见,萧瑀去李世民那里告他了(其实这件事很难说谁对谁错,人有不同的意见很正常)。

李世民听了,还专门对房玄龄等说,我是皇帝,都经常纳谏,你们也要【纳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用正常逻辑想想,要是贞观宰相没有“相权”,李世民会说,让他们也要“纳谏”?

《贞观政要》: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十三)、除了主管政事堂和尚书省,房玄龄还兼任过哪些职务?

房玄龄还是参与过门下省和中书省工作的。

因为他兼职很多,陈师合还说过他,说“一人不可总知数职”

他兼职了哪些,目前能证明的有:

1、兼职了财政部长,因此,【唐中世以后,宰相多判度支,盖昉於此。】

2、贞观初,兼职过尚书省礼部尚书

3、贞观后期,兼职管着门下省

【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

【仍知门下省事】

4、兼职秘书丞

《文思博要序》高士廉:

【秘书丞房元龄】,朝散大夫行太学博士马嘉运,朝散大夫行起居舍人褚遂良,朝议郎守晋王友姚思聪(一作廉),太子舍人司马宅相,秘书郎宋正跱

剩下的没有确切资料,不过看史料,管了不少事,比如府库武器多等等

【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十四)、房玄龄为什么适合当李世民的宰相?

北齐是山东系主导。北周是关陇系主导,隋朝是关陇系主导。

一些家庭政治出身“北齐系”的人,经历了北周、隋朝两轮打压,成了“政治失意者”。

房玄龄家就是,房玄龄父亲房彦谦,给北齐二皇子高孝珩当过主簿。北齐灭亡后,房彦谦还想过拉一批人光复北齐呢。可惜没能成功,当然也不会成功。

但北齐、北周、隋朝加起来没有多长时间,所以“北齐系”政治出身的人,还有存留的文化、人脉、政治能量。

隋末唐初,他们也开始出动、下注。

隋末唐初,关陇系因为在北周、隋朝两朝显贵,政治势力更大。

李渊进长安的时候,李建成27,是嫡长子;李世民18。势力大的关陇系,倾向于风险小的方案。李渊、李建成还一直呆在长安,关陇系站他们的很多。

李世民则不然,他长期不在长安,又是嫡次子,所以被两朝打压、想翻盘的山东系倾向于站他。

史书也盖章了:【秦王左右多是东人】,李世民集团里山东系多。

房玄龄出身普通山东士族,这种出身太适合当李世民集团的首席幕僚和大管家了。

1、山东系急着翻盘,更倾向“冒险”方案,选嫡次子;关陇系则不然,更倾向于选李渊和李建成。房玄龄出身山东系,更有利于给李世民当人脉中介。

事实证明,他也中介了不少人,加入李世民集团。

武德时期,房玄龄把他的亲朋好友,什么杜如晦、薛收等,还有他亲戚房仁裕、李玄道等全弄到了秦王府,和李世民绑在了一起。

3、房玄龄不是山东旧族(五姓),是普通士族,这也很有利:

贞观时期,李世民的策略是打压世家大族,无论是关陇系,还是山东系,都要打压。

李世民打压关陇世家和山东旧族的证据:

1、用人政策

2、修《氏族志》,“于是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降崔民幹为第三”,山东旧族崔成了第三等,除皇族外戚外的关陇系也不在前面

(虽说《氏族志》并不能改变社会看法,但这显示了李世民的想法和政策)

房玄龄并非是山东旧族,而是普通山东士族,他母亲陇西李、老婆范阳卢,才是山东五姓。

房玄龄如果是山东旧族,未必能当首相22年。他是山东士族,这就没问题,因为李世民不打压山东士族。

房玄龄出身山东士族,对李世民来说,真是太适合了。

另外,

1、【我认为】,对于李世民来说,房谋更重要。因为李世民也是果断之人,杜如晦早逝,李世民可以代替杜如晦的角色,“房谋李断”。

如果君主更善于出主意而优柔寡断,那么就是杜断更重要。政治合作伙伴不仅仅要看硬实力,还要看能否取长补短。

2、李世民起兵两三个月,房玄龄就跑过去当上了“谋主”;房玄龄贞观22年病逝,不到一年,李世民也病逝了。他基本给李世民当了一辈子的大管家,他出现和离开的时间,也很适合。

3、房玄龄比较足智多谋,不是传统儒家思想。李世民需要的首席谋士,不能太传统,否则不会帮着出夺嫡点子。这个特点也适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5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43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2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3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36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6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76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