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有这样四个字”金三银四“,即每年春节过后的三四月份就是跳槽和找工作最集中的两个时期。因此,找工作与招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话题。
在国外经济大环境的作用下,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有统计显示每个春节前后1-2个月用工荒的缺口高达68%,其中以餐饮业和家政服务行业等用工缺口最大。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在企业的生产发展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一旦企业招不到人,生产要素与劳动力无法结合,就不能创造应有的价值。从而影响企业与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由于普通工人最近几年的收入并没有明显的增长,劳务公司扣压工人工资的现象使得收入增长十分缓慢,企业又不愿意招零散和90后工人,再加工人流动性强加剧了用工荒的现象。
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根本性的保障是用工荒的根本原因。用工荒的出现打破了中国传统廉价劳动力可以永远持续的优势。同时也将促使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改变在国内一味压榨本国劳动力,在国际上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生产模式。因此用工荒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它的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随着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的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实施高校扩招的政策之后,就出现了找工难,专业不对口等一系列社会问题。1999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201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还会出现“用工荒”和“找工难”这样的尴尬局面呢?
随着大学生的日益增多,也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化成了大众教育的模式。学历的含金量也大打折扣,使得大学生成为了社会的一个标签。国家的整体产业结构也造成了大学生无用武之地。劳动力与生产要素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碰撞。现在的社会整体都表现得很轻浮,人们也都跟着浮躁和现实起来,都梦想可以以极小的代价,极短的时间取得成功或获得极大的收益。
在二十多岁这个充满迷惑和彷徨的年纪,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涉猎的范围不要求要有多广,而在精,要坚持,要耐得住寂寞,做好最本职的工作。因为学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只占一小部分,最主要的还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因此,在用工荒和找工难的背后都有值得思考和需要总结的地方。一方面,要从教育的制度上面着手,不光要培养普通的教育人才,也需要大力培养专业技术型的人才,实现企业与学校以及个人之间一对一的衔接,以解中国人才的缺口。另一方面,求职者也要摆正自己的心态,选对好方向,踏实奋进与企业之间达到共赢的局面,避免没有工作经验,没有高薪和企业招不到人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