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体验”2月7日第38天——教学“思维图示”之圆圈图+初识4阶魔方
1月4日那天就开始为教学打算了,只是比预计的时间晚了很多。
今天这个“中心词”我考虑了很久,选这个“中心词”出于几方面的考虑,1、适用小孩;2、小孩有想象空间;3、正念引导(1月2日听的课程中心词给的“手机”,虽然她的出发点可能是让小孩善用手机,但是这样就有一个“弊端”,就是关注点的问题,以前可能对手机没那么多关注,这样一讨论,就想去“挖掘”手机更多功能了。就像不说“不紧张”而要说“放轻松”一样)。
恩,想象总是很美好的,到了正真实施的时候,就有很多问题涌现出来了。1,个人定位;2,选题;3,“课堂”节奏;4,重点对象。。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原本主要是教小堂弟(小二),看大堂弟(初二)在就征求他一起来学,然后带上叔叔阿姨一起学习,让他们也对这样的课程有所了解。而这样的邀请却为后面的课程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一开始小堂弟很认真的在写,不但写,还转了图像,但是写了几个就不愿意写了,中间还一度离开客厅回到房间。。。在课程结束后,跟叔叔阿姨探讨的时候,才知道,是我把起跑线不同的人放在一个课堂上,小孩都是有羞愧心的,看到大人和哥哥已经写了很多了,而自己却只写了几个,而且也不知道能写几个,觉得自己落后了,所以不愿意写了。。。在他打算回房间的时候,我犯了第二个错误——定位。当时我有些手足无措,当时的心理过程的确有些复杂,又觉得这是不归我管,又觉得弟弟有点“无理取闹”(当时还不知道是“对比”的伤害),又想让他自己冷静下(晾着他)。但是当阿姨想叫住进房间的弟弟时,我制止了,但制止的那一刻我没意识到我接下来要做什么,是叔叔的一句话让我突然醒悟了,叔叔当时跟阿姨说“你别管,听‘老师’的安排”,就这样一句话,我意识到了我当下的“身份”,此刻我是一位教学者,要做的是引导学员跟着我的课程。于是我带上纸笔进了房间,在单独的沟通下,小堂弟还算配合,自己思考了很多东西出来,也再次出来坐在“课堂”(客厅)里。
对于“选题”,其实如果是小堂弟,这样的选题范围应该算作刚刚好,或者稍微大了一点点,但对于大堂弟和叔叔阿姨来讲,这个就太大了,尤其是我阿姨,思维太广了,纵向横向都能想很多。写着写着,她说“我只写大类了”。然后我叔叔是写着写着都睡了一觉,大堂弟本来是写完了(当时写了半个圈),看小堂弟没写完就把剩下的半个圈也写完了。。这里也包含了第3个错误课堂节奏把握不当。。。当然这个选题有些太“正念”了,没有考虑到小孩是否感兴趣。
接下来本来是要分享的,我跳过了,因为他们四人写的东西,几乎没有交集。我直接到了“气泡图”,这就是我犯的第4个错误,我的重点对象本来应该是小堂弟的,而我却对大堂弟教授了很多,在对大堂弟说该如何提炼关键词的时候,小堂弟已然心不在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而我却没有重视这一点,反而当着弟弟的面跟阿姨说,以后她可以带着弟弟选个怎样的中心词扩散思维。后来探讨的时候阿姨跟我说,有些东西家长会也没办法,人都有“屈服权威性”的心态。。这就又回到了我的第一个问题——自我定位!当我在教学的时候,我是老师,不是姐姐。。
课程结束之后,跟叔叔阿姨探讨我可以如何改进课程,给了我很多建议和方向,以及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比如我教课的特点、模式;因人施教;考虑学员的心理状况;课程节奏如何把握等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马克思叔叔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探讨完课程以后,近乎闲聊的聊天中,小堂弟拿出一个4阶魔方,我以前只会3阶,也能稳步在2分多钟,4阶第一次接触,就“抢”过来,随意的转了转。。边聊天,我就边研究这个4阶魔方怎么拼,聊着聊着,我就拼好“一面”了(没说“一层”是因为我不知道是不是要所有中心点拼好才叫“一层”。还因为说“一面”被我朋友鄙视了,说还是学过魔方的人,用“一面”这个词),当时我可高兴了,毕竟以前摸索3阶的时候,第一层是乱的,那真真是拼了“一面”,而4阶我初识,就能拼好我所谓的“一层”,那种心情,就像是算出了一道3+X的题。。后来在我们的魔方兴趣群,询问如何拼4阶魔方的时候,我才知道“真相”。晨和小阙阙说4阶魔方跟3阶魔方不一样,是先拼“中心点”。然而似乎拼好所有面的中心点比我拼好“一面”要难,因为我又研究了一会,一直没拼好。果断,我也失了信心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