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才军历时1小时7分钟的文言文教学,设计思路提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第一则《杨氏之子》;第二则 《世说新语·排调》;第三则 《古今谭概》。
重点详解第一则,代讲后两则。
一般我们教学文言文都是初读感悟,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罗老师讲法新奇,把文言文的学习与学生的语用联系起来,文言文走入学生的生活的角度解读文本,语用训练,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文言文也可以这样教。
《杨氏之子》的教学
1.上课伊始便问学生今天学什么?提出读两遍的要求,要让老师听到书声琅琅的声音。然后让学生推荐个读书有困难的学生朗读。(读得正确,有节奏感)
2.角色的称呼入手谁?怎么样?还有哪些称呼?发生什么事?
(1)题目入手:谁家的小孩?(姓杨的人家的小孩)引出话题“你贵姓?谁家小孩?”学习这种表达方式。如“罗氏之子、蔡氏之女……”示范有礼貌地说话“免贵姓罗”
“爸爸是谁?爷爷是谁?从爸爸这边论妈妈是谁?”用文言方式表达,弄清伦理关系,告诉学生无伦理不成中国。
(2)课文中怎样介绍杨氏之子的?找到关键语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几个字?知道哪些信息?(国籍、姓氏、性别、年龄、特点)进而得出文言文的第一个特点“简洁明了”。就近的两个同学仿照互相介绍。如“中国,x氏之子(女),?(甚聪惠,擅歌舞)”有同学说xx甚呆滞时教育学生以德报怨,要夸别人。
(3)齐读第一句话,抓住“甚聪惠”,默读故事里的一件事,圈画两个人物还被称为什么?
杨氏子:儿、其、君。
孔君平:孔、夫子
板书:称呼丰富
(4)哪里体现杨氏子甚聪惠:?
“为设果”,填空:儿为夫子设果,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此是君家果”,孔君平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生的。杨氏子反驳孔雀是夫子家家人。
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
还有一个地方体现杨氏子聪慧:“未闻”。去掉“未闻”,分角色读。体会杨氏子有教养。
聪惠:聪明、智慧,惠:贤德、贤惠
师生对话拓展练习: 黄夫子 (黄桃、黄雀)柳夫子(柳树)
3.引导背诵。
《世说新语·排调》
1.理解“啖”(口字旁、后文“食”)
2.知道根部是甘蔗头,最甜
3.顾长康吃甘蔗另辟蹊径,从没那么甜开始吃,“渐至佳境”。
4.说说你有“渐至佳境”的经历,完成练习:
《古今谭概》
1.理解“疾”,古代“行”为走,“走”为跑。
2.找到张成跑步的特点“每举足,辄不可禁”
3.请生上台表演“必着墙抱树,方止,体犹振动久之。”
结语:孩子们今天的学习给老师的印象“甚聪惠”,学习古文要多读,坚持读,发现乐趣,才能“渐至佳境”,读古文就要“辄不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