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享受这春意》
时间:2021-04-18
素来喜欢松柏、水杉、翠竹、白杨。
下面是昨天拍的松树、水杉,都有至少60年历史,只是受拍摄技术的限制没有彰显其高大。
水杉相当于动物界的大熊猫,典型的“活化石”,一度被认为已经在地球上灭绝,但现在分布在大江南北。据说树龄最长的水杉,已有600多年,长在“龙船调”的故乡。之前曾经想到那里置产,后作罢,不然经常有机会见到它。
2、《以斤两论书价,喜还是忧?》
时间:2021-05-02
劳动节里,按惯例还是少不了劳动。
端坐电脑前六七个小时,难免有点腰酸背痛,于是出门溜达。
七八分钟后,至公园门口。见一书摊,驻足。
问价。摊主告知以斤两论价格,每斤20元。
沈括的《梦溪笔谈》与《天工开物》合集,开本1020#1200。
林语堂《美国的智慧》开本与《梦溪笔谈》一样。
王小波《黑铁时代》。
有一陋习,见书却空手而归,绝无仅有。
确认不是盗版后,挑选了如上三本,共约170万字,合计70元,相当于打四折。
考虑到摊主不提供发票,加上不是难觅的书,四折其实与购书平台相比也相差无几,权且算作拉动GDP吧。
3、《认知之外的李树》
时间:2021-06-17
下面这张图是6月6日随手拍的。
这棵李树存在了好多年,就在食堂一角的路边。我从这里出入了无数次,由于熟视无睹,竟然一直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6日那天,出了食堂,右转,向前,偶然抬头看了一眼天空,视线却落在了李树上。准确说,并非树而是树上的累累硕果吸睛了。
走近,发现这棵李树足有足有大碗口粗,高约5米,似乎比我们习惯认知中的李树要高大。
树上已经挂满了粉红色的果,也似乎与我们平时见到的不太一样。
本来想驻足多看一会,迎面有来人,为免“瓜田李下”之嫌,加上树干上还有一个写着“供科研之用”的牌子,作罢。
4、《昨天接受了教育》
时间:2021-06-18
七月一日,一年一度的重要节点。
百年盛典,跨越世纪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庄严时刻即将到来之际,昨天上午,咱们部门举行了一个隆重而简朴的纪念仪式和表彰会。近十个支部的委员、获奖人员代表和上半年新加入组织的年轻同志参加了这个仪式。从年龄看,可以说是“四代同堂”。
仪式中,最令人震撼的是有9位老同志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而作为代表领取这个纪念章的是一位今年已经87岁、党龄有67年的老先生。本来,组织上是准备安排人把纪念章送到老同志家里,或者由家属代领,但这个老先生执意要到现场领取。
昨天的上海有暴雨、有雷电,会议是11点举行,老先生8点就出门了,等仪式结束再回家,都接近下午3点了。这种执着的精神,就很值得后辈学习。
在仪式的最后,是由老先生作为领誓人带领在场的全体党员进行了宣誓。
5、《街角花坛中的一对天鹅》
时间:2021-06-29
十字路口,马路对面,街角,在一排高约30米的水杉的掩映下,有一约300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坛。
花坛常年由区绿化局打理,随季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花坛内的各种花草和造型。最具特色的是2米多高的,象征爱情忠贞不渝的天鹅造型。
下面是花坛近期的布设。
6、《晚秋初冬之际的路边小花,大伙来看看吧!》
时间:2021-10-25
时令:晚秋初冬交汇的当口
时间:2021年10月24日
地点:普普通通的上海马路边
对象:还在盛开的花花草草
感受:寒来暑往,四季交替,每时每刻均有生命的绽放;路边、街角......无论哪个犄角旮旯,都有被熟视无睹的美;只有车水马龙,只有霓虹闪烁,只有摩肩接踵,没有鲜活的大自然的烘托,必然少了颜色、少了生机。
7、《虎年见到的第一缕月光》
时间:2022-02-22
今年这个年,阴雨天比较多。一度说有雪来,最终只是在郊区露了一个脸,咱们没有看见。连广东都看见雪了,这不是欺负人嘛。
阴雨天自然看不见阳光,也看不见月光。
当然,偶尔不是阴雨天,那也是冷飕飕的,即使有月亮,在起床后也没了影。
2月21日,起了一个早床。出门也就5:30,居然在虎年第一次看见了月光。
由于天色仍然比较暗,加上阴云密布,月光就没有那么清晰了,是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