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府街小学,我最敬佩的人,当属王芳校长。
她专业素养过硬,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语言丰富且表达能力强,思维敏捷且考虑问题周到,最难能可贵的,在于她总愿意认真倾听别人,这点在我无意拍的照片中发现的,那是一次年级集会,年级主任说着可有可无的总结,在照片中能看到,她听的最全神贯注,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每次听她的讲座或报告,都很有收获,这次关于我需要在全区分享作无纸化综合素养测评的报告,得到了她的指导,这好像也是我第一次得她的指导,将我的收获和感悟记录如下。
首先,她谈了关于做报告的几种境界。第一种境界,照本念经,也就是把我们需要分享的内容一字一字写下来,再一字一字读出来,这只是“读”。在此之前,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第二种境界,我们依然把需要分享的内容一字一字写下来,但这只能是预设,在讲的过程中,受外在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尤其当全身投入的状态下,我们会延伸或迸发出新的想法;第三种境界,捋思路,有框架。整理出一个思路,做好一个课件,每次虽然都用这一个课件讲,但每次讲出来的东西却又不一样,同一天在不同场合讲又不一样,过段时间再去讲,感觉又不一样同样的素材在多场合适用,怪不得很多“大家”都是用一个课件行走四方,却能常讲常新,不断发酵。这里重要的就是不管怎么发散,总有自己的中心思想。
做报告这件事,是需要发自内心讲出来的,而不是读出来。怎样才能讲出来,首先,要吃透,内化为我们自己的理解,内化我们自己的思想,内化为我们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从内在升华出来。这点落实在我们讲的方法,做为第二点,即建立链接。要让别人通过你讲的内容有所收获,这和教师讲课,需要和学生建立积极的链接有着异曲同工的道理,不管是眼神的交流还是肢体的交流,都是为了建立链接。当这个链接成功建立,我们才能慢慢走进听者的心里,当走进听者的心里,我们会越讲越有感觉。这和给学生讲课又不一样,因为学生是被动的个体,迫于威信,学生必须听老师讲,但听者不一样,他们有自主选择听不听的权利。第三,讲者的状态。情到深处自然浓,我们得认可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想要突出什么,这源于我们得把自己要讲的东西根植于心中,有内而发,我们坚信自己的思想,才能发挥出气势。
2023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