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下午五时许,老姚喜欢的节目已经开始放片尾曲,他关了电视,下了炕,在屋内来回踱步。
窗外的阳光依然炙热,老姚收回视线,自语道:“天还通亮,现在做饭会不会太早了些。”
“晚上吃点啥呢?”老姚继续念叨着。
老姚的声音落下后,红瓦下的八间房子再无声响,只是偶尔会传出断断续续的脚步声。
老姚走到桌前,目光触及厚厚的月份牌,上面写着:农历七月初九,壬寅虎年,辛卯日,8月6日。
老姚摸了摸两腮的胡茬,然后撕下一页,新的一页出现两个红红的大字——“立秋”。
“红色好啊!”
红色代表喜庆,在北方大部分节日都是要吃水饺的。
他记得儿子上次回家带了水饺,儿子说种类多而且是大牌子,让老姚放心吃,然后就统统塞进了冰箱。
老姚记得水饺有很多,也记得包装很鲜艳,只是他从来没有吃过。
老姚来到厨房,手摸到冰箱门的时候,他的余光瞄到了不远处的菜板,似乎想起了什么。
上午外甥出车,路过家门口,就进来坐了坐,还给老姚带了些猪头肉。
老姚中午吃了一点,本打算把剩下的放到冰箱,可剩下的向来都是不重要的,不重要的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就像那块猪头肉一般。
“老了,记性不好了。”
打开塑料袋,老姚用力地闻了闻,已经不是很新鲜了。
“扔了是不是太可惜了?”
一边是儿子的嘱托,一边是祖辈们留下的传统。扔还是不扔?老姚陷入两难。
在老姚犹豫不决时,他的思绪悄然回到几十年前。
老姚年轻那会父母多病,待双亲离世后,已经是家徒四壁的光景,每日前来讨债的人也是络绎不绝。为了生计,为了儿子的学费,他跟老伴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
人到中年背井离乡,何其悲凉。夫妻两人没有什么手艺,只能去干最累的活,每日早出晚归,希望以此来摆脱贫困。
日子一过就是五年,老姚心里苦,可他没办法,想着儿子上学还穿着漏脚趾的鞋,他心里就更不是滋味。
万般无奈苦难,深埋心底,就像每日的馒头咸菜,不好吃,却也只能生生往肚子里咽。
一日老姚收工回家,路过菜市场,如往常一样,老姚低头前行。
叫卖声不绝于耳,老姚加快脚步,不愿停留。
行至半路,一股浓郁的香味将老姚包围。原来是一锅刚煮好的猪头肉出锅了。
年轻时,老姚从来都不相信一个人会因为馋,而口水横流,他觉得那种事只会发生在电视中。
可那一天老姚真真的相信了,原来口水来了,咽是咽不完的。
肥腻的猪肉在餐盘上微微晃动,让人垂涎。老姚仿佛受到了呼唤,手不自觉地伸到口袋,腿脚轻挪,缓缓向肉铺走去。
不知多久,一阵轻风悄然而至,吹淡了肉香,也吹醒了老姚。
老姚定了定神,挪开目光,转身离去。
那一天老姚行色匆匆,那一天老姚神情暗淡,那一天老姚泪花飘落。对老姚来说,那是外人永远都不会知道的秘密。
老姚老了,可是有些事发生了就不会再忘记,他拿出肉,一刀又一刀地切了起来。不为今日,只为过往。
老姚的晚饭聚摆在餐桌的一角,一盘肉,一碟咸菜,一碗水饺。
“酒啊!酒啊!”老姚轻轻念。
喝酒大概是老姚仅剩的爱好,他喜欢喝酒,却不贪酒。儿子对此也很放心,在家里备了很多酒。
看到了酒,老姚的脸上有了些许光彩,只有此时此刻才能让老姚觉得这一辈子其实也没那么亏。